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3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包括:边柱A、角柱A、角柱B、边柱B、增设边柱A、增设边柱B、端跨纵梁、轴横梁A、轴横梁B、轴端跨纵梁、轴增设端跨纵梁A、轴增设中跨纵梁A、轴增设中跨纵梁B、轴增设端跨纵梁B和入主厂房栈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设有增设边柱B、增设边柱A将端部跨距一分为二,主厂房增加一跨,相比于现有主厂房布置形式,进一步的优化了端部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减少了主厂房端部跨度,提高了主厂房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网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属于热力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紧凑,厂房结构选型和结构体系应根据工艺布置并结合工程地质及抗震设防等要求综合考虑,一般主厂房以传统三列式火电厂主厂房为主,其中汽机房、煤仓间、锅炉房顺列布置,主厂房横向为单跨框-架结构体系。主厂房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选择主要取决于工艺系统及设备布置,经常出现楼面标高错层,平面布置不规则,纵向跨距不等跨,高度方向布置不规则,与抗震概念设计有较大距离,所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一些抗震设计方面的先天性薄弱环节。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结构布置特点,存在“强柱弱梁”、短柱的薄弱环节,结构在强震时候违背了抗震设计原则。楼面工艺设备不均匀,端部上料处所需跨距大,造成框架柱纵向不等跨。以上薄弱环节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尽量减少不规则,不等跨方式提高抗震构造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包括:边柱A、角柱A、角柱B、边柱B、增设边柱A、增设边柱B、端跨纵梁、轴横梁A、轴横梁B、轴端跨纵梁、轴增设端跨纵梁A、轴增设中跨纵梁A、轴增设中跨纵梁B、轴增设端跨纵梁B和入主厂房栈桥;其中,增设边柱A位于边柱A和角柱A中间,增设边柱B位于角柱B和边柱B中间,轴横梁A连接角柱A和角柱B,轴横梁B连接边柱A和边柱B;端跨纵梁由轴增设端跨纵梁A、轴增设中跨纵梁A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A作为角柱A和增设边柱A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A作为增设边柱A和边柱A的纵梁;轴端跨纵梁由轴增设中跨纵梁B、轴增设端跨纵梁B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B作为角柱B和增设边柱B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B作为增设边柱B和边柱B的纵梁;增设边柱B、增设边柱A将端部跨距一分为二,主厂房增加一跨。优选,所述端跨纵梁和轴端跨纵梁的跨距为12m,增设边柱B、增设边柱A将跨距变为6m。进一步优选,所述增设边柱A拆除。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设有增设边柱B、增设边柱A将端部跨距一分为二,主厂房增加一跨,相比于现有主厂房布置形式,进一步的优化了端部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减少了主厂房端部跨度,提高了主厂房抗震性能,节约了框架柱混凝土用量,主厂房各项指标更宜满足抗震规范要求,且无需设置柱间钢支撑,节约钢材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厂房布置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主厂房布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包括:边柱A1、角柱A2、角柱B3、边柱B4、增设边柱B5、增设边柱A6、端跨纵梁7、轴横梁A8、轴横梁B9、轴端跨纵梁10、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轴增设中跨纵梁B13、轴增设端跨纵梁B14和入主厂房栈桥15;其中,增设边柱A6位于边柱A1和角柱A2中间,增设边柱B5位于角柱B3和边柱B4中间,轴横梁A8连接角柱A2和角柱B3,轴横梁B9连接边柱A1和边柱B4;端跨纵梁7由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A11作为角柱A2和增设边柱A6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A12作为增设边柱A6和边柱A1的纵梁;轴端跨纵梁10由轴增设中跨纵梁B13、轴增设端跨纵梁B14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B14作为角柱B3和增设边柱B5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B13作为增设边柱B5和边柱B4的纵梁;增设边柱B5、增设边柱A6将端部跨距一分为二,主厂房增加一跨。为减少主厂房端部扭转效应对结构的影响,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端跨纵梁和轴端跨纵梁的跨距为12m,增设边柱B、增设边柱A将跨距变为6m,使得原有主厂房增加一跨,主厂房平面布置更加合理,主厂房端部经此调整后,高位转运站处端部角柱B3,边柱B4侧柱位移与之前相比则明显减小。为了避免增加的增设边柱A6与高位转运站层皮带机碰撞,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增设边柱A6拆除,取消此处框架柱,这样既满足了该层工艺对跨距的要求,又避免了增设边柱A6与皮带机碰撞。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柱A(1)、角柱A(2)、角柱B(3)、边柱B(4)、增设边柱B(5)、增设边柱A(6)、端跨纵梁(7)、轴横梁A(8)、轴横梁B(9)、轴端跨纵梁(10)、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轴增设中跨纵梁B(13)、轴增设端跨纵梁B(14)和入主厂房栈桥(15);/n其中,增设边柱A(6)位于边柱A(1)和角柱A(2)中间,增设边柱B(5)位于角柱B(3)和边柱B(4)中间,轴横梁A(8)连接角柱A(2)和角柱B(3),轴横梁B(9)连接边柱A(1)和边柱B(4);/n端跨纵梁(7)由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A(11)作为角柱A(2)和增设边柱A(6)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A(12)作为增设边柱A(6)和边柱A(1)的纵梁;/n轴端跨纵梁(10)由轴增设中跨纵梁B(13)、轴增设端跨纵梁B(14)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B(14)作为角柱B(3)和增设边柱B(5)的纵梁,轴增设中跨纵梁B(13)作为增设边柱B(5)和边柱B(4)的纵梁;/n增设边柱B(5)、增设边柱A(6)将端部跨距一分为二,主厂房增加一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柱式主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柱A(1)、角柱A(2)、角柱B(3)、边柱B(4)、增设边柱B(5)、增设边柱A(6)、端跨纵梁(7)、轴横梁A(8)、轴横梁B(9)、轴端跨纵梁(10)、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轴增设中跨纵梁B(13)、轴增设端跨纵梁B(14)和入主厂房栈桥(15);
其中,增设边柱A(6)位于边柱A(1)和角柱A(2)中间,增设边柱B(5)位于角柱B(3)和边柱B(4)中间,轴横梁A(8)连接角柱A(2)和角柱B(3),轴横梁B(9)连接边柱A(1)和边柱B(4);
端跨纵梁(7)由轴增设端跨纵梁A(11)、轴增设中跨纵梁A(12)代替,轴增设端跨纵梁A(11)作为角柱A(2)和增设边柱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海程义宾张保举陆占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