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32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柱体,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柱体的外侧壁插入于第一通槽的内部;将柱体插入第一通槽的内部,然后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滑动,从而使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根据柱体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逆时针转动螺纹杆,从而将柱体与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将混凝土层注入到凹槽的内部,然后在将加强筋插入到第四通槽的内部,可以使本混合柱更加稳定,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混合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原建筑物的混合结构框架会产生变形的问题,从而不会使混合柱的支撑效果变差,进而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现有的混合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原建筑物的混合结构框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使混合柱的支撑效果变差,进而产生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柱体(2),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4),所述柱体(2)的外侧壁插入于第一通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通槽(4)内壁靠近柱体(2)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5),所述柱体(2)外壁靠近第一通槽(4)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7),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7)通过第二销轴相互铰接,所述壳体(3)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一螺纹孔(8),所述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柱体(2),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4),所述柱体(2)的外侧壁插入于第一通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通槽(4)内壁靠近柱体(2)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5),所述柱体(2)外壁靠近第一通槽(4)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7),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7)通过第二销轴相互铰接,所述壳体(3)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一螺纹孔(8),所述柱体(2)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二螺纹孔(9),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槽(10),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三通槽(11),所述第一螺纹孔(8)、第二通槽(10)、第三通槽(11)与第二螺纹孔(9)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8)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通槽(10)与第三通槽(11)的内部且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9)的内侧壁,所述柱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层(14),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洁周成兵周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晨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