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431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包括盒状部、主龙骨、次龙骨、可调节螺杆和立杆,所述盒状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面与建筑物的腋角部贴合,所述主龙骨设置于所述盒状部的直角面,所述次龙骨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所述可调节螺杆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以调节位于其上的盒状部的位置,所述立杆设置于可调节螺杆的下侧;所述盒状部的斜面尺寸不大于建筑物的腋角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结构合理,变传统的斜向支撑杆件为水平与垂直杆件,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民用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腋角模板加固往往是建筑施工当中比较难以保证质量的部位。由于其位于梁板与墙柱交接的边角位置,与相邻结构形成一定夹角的坡度,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采用一些斜向杆件进行支撑,这些斜向杆件需利用底板中的预埋筋固定,并与梁板钢管支撑架进行连接,不仅使腋角模板加固施工难度增加、而且支撑体系受力复杂;斜向杆件与底板预埋筋的固定、与梁板钢管支撑架的连接牢靠程度都难以保证,因此容易造成腋角部位出现胀模、混凝土漏浆等质量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结构合理,变传统的斜向支撑杆件为水平与垂直杆件,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包括盒状部、主龙骨、次龙骨、可调节螺杆和立杆,所述盒状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面与建筑物的腋角部贴合,所述主龙骨设置于所述盒状部的直角面,所述次龙骨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所述可调节螺杆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以调节位于其上的盒状部的位置,所述立杆设置于可调节螺杆的下侧;所述盒状部的斜面尺寸不大于建筑物的腋角部的尺寸。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盒状部由木板制成,其内部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木板为胶合板,其厚度为15mm或18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垂直于所述木板设置,其厚度为10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龙骨为铝梁,其厚度为100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次龙骨为木方。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盒状部由金属板拼焊而成。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盒状部的斜面设置有防污涂层。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防污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其厚度为0.5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盒状部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的竖肋,其垂直于所述金属板设置。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结构合理,变传统的斜向支撑杆件为水平与垂直杆件,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支撑加固装置;1.盒状部;2.主龙骨;3.次龙骨;4.可调节螺杆;5.立杆。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技术所述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10包括盒状部1、主龙骨2、次龙骨3、可调节螺杆4和立杆5,所述盒状部1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面与建筑物的腋角部贴合,所述主龙骨2设置于所述盒状部1的直角面,所述次龙骨3位于所述主龙骨2的下部,所述可调节螺杆4位于所述主龙骨2的下部以调节位于其上的盒状部1的位置,所述立杆5设置于可调节螺杆4的下侧;所述盒状部1的斜面尺寸不大于建筑物的腋角部的尺寸。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盒状部1由木板制成,其内部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木板为胶合板,其厚度为15mm或18mm。所述加强板垂直于所述木板设置,其厚度为10mm。图1中,所述主龙骨2为铝梁,其厚度为100mm,所述次龙骨3为木方。通过可调节螺杆4能够使得盒状部1与建筑物的腋角部抵接。此盒状部1的斜边为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模板面,两个直角边与支撑杆件接触,变传统的斜向支撑杆件为水平与垂直杆件,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盒状部1由金属板拼焊而成。金属板具有一定的强度,提高了周转使用的次数,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盒状部1的斜面设置有防污涂层。具体地,所述防污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其厚度为0.5mm。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盒状部1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的竖肋,其垂直于所述金属板设置,以增加盒状部1的强度。图2是本技术所述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10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按建筑腋角尺寸制作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盒状部1:盒状部1作为腋角部的模板,其采用15mm或18mm厚胶合木模板制作,为加强模板刚度,盒状模板中间设置间距约200mm的三角形竖肋,竖肋采用与模板同材质的模板制作,单片盒状模板长度≥900mm;下面简述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步骤1、根据施工结构图纸进行盒状部1设计、绘制盒状部1的配板图,确定腋角模板配板尺寸、腋角模板规格;步骤2、将梁板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按照划分范围制作相应位置腋角盒状模板。在试拼场进行试拼;步骤3、在混凝土垫层上进行测量定位,铺设垫板,设置可调底座,调整可调底座的螺杆在同一水平面上,根据测量,定位侧墙与斜板相接处位置部分、斜板中间、斜板与斜板顶部水平板相接部分;步骤4、将起步杆套筒部分朝上套入可调底座上方,起步杆需完全置入扳手受力平面的凹槽内。步骤5、横杆头套入圆盘小孔位置使横杆前端抵住立杆圆管,再以楔形销贯穿小孔敲紧固定。步骤6、将斜杆全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搭,将U型调整座丝管插入立杆管中,再以扳手调整至所需要高度;步骤7、在腋角相应位置安装盒状部1;对盒状部1使用可调节螺杆4进行调整,使得盒状部1的支撑高度达到施工设计要求;步骤8、模板安装完成,验收合格后开始钢筋的绑扎,混凝土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方案进行浇筑及养护;步骤9、支撑体系拆除时顺序与安装时相反。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结构合理,变传统的斜向支撑杆件为水平与垂直杆件,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状部、主龙骨、次龙骨、可调节螺杆和立杆,所述盒状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面与建筑物的腋角部贴合,所述主龙骨设置于所述盒状部的直角面,所述次龙骨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所述可调节螺杆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以调节位于其上的盒状部的位置,所述立杆设置于可调节螺杆的下侧;所述盒状部的斜面尺寸不大于建筑物的腋角部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腋角模板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状部、主龙骨、次龙骨、可调节螺杆和立杆,所述盒状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面与建筑物的腋角部贴合,所述主龙骨设置于所述盒状部的直角面,所述次龙骨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所述可调节螺杆位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以调节位于其上的盒状部的位置,所述立杆设置于可调节螺杆的下侧;所述盒状部的斜面尺寸不大于建筑物的腋角部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状部由木板制成,其内部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板为胶合板,其厚度为15mm或1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垂直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辉姚俊郭强他维斌胡军勇庄业成谢修辞王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