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30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由槽钢拼焊而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连接部为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钢,其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并分别焊接于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所述主体部通过内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连接,所述主体部通过外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结构以增加其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解决了爬架附着支座遇窗类结构的固定问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爬架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由于建筑设计的多样性,爬架附墙支座的固定点位可能会遇到百叶窗、飘窗等窗类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墙支座固定的可靠性,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解决了爬架附着支座遇窗类结构的固定问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由槽钢拼焊而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连接部为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钢,其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并分别焊接于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所述主体部通过内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连接,所述主体部通过外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结构以增加其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之间的摩擦力。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建筑窗台的尺寸相匹配。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设置加强筋,其倾斜焊接于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的长度相等,其水平设置在主体部的竖向角钢之间。作为优选实施例,构成连接部的槽钢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穿墙螺栓的尺寸相匹配。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凹凸结构均布于连接部的外侧面,其截面为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和/或三角形。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凹凸结构的高度为3mm-5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内连接部焊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所述穿墙螺栓沿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作为优选实施例,构成连接部的槽钢之间的间距较所述穿墙螺栓的外径大5mm-10mm。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解决了爬架附着支座遇窗类结构的固定问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爬架附着支座的俯视图;图3是图2对应的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爬架附着支座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图4对应的B-B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连接部外侧面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主体部;10a.加强筋;20.连接部;20a.凹凸结构;21.内连接部;22.外连接部;30.穿墙螺栓;40.附墙支座。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6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包括主体部10和连接部20,所述主体部10由槽钢拼焊而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连接部20为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钢,其包括内连接部21和外连接部22并分别焊接于主体部10的内侧面与外侧面;所述主体部10通过内连接部21及穿墙螺栓30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连接,所述主体部10通过外连接部22及穿墙螺栓30与附墙支座40连接;所述内连接部2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外连接部22的长度,所述连接部20的外侧面设置有图6示出的凹凸结构20a以增加其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40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两者固定的可靠性,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建筑窗台的尺寸相匹配。具体地,主体部10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建筑窗台的内侧墙壁与外侧墙壁之间的距离相当,使得附墙支座40方便朝向外侧设置。为了加强主体部10的刚度,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设置加强筋10a,其倾斜焊接于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连接部21与外连接部22的长度相等,其水平设置在主体部10的竖向角钢之间。本技术中,构成连接部20的槽钢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穿墙螺栓30的尺寸相匹配。具体地,构成连接部20的槽钢之间的间距较所述穿墙螺栓30的外径大5mm-10mm。为了增加固定的可靠性,穿墙螺栓30的两端还设置有方形的垫板,其有碳钢制成,以便提高固定的可靠性。图4及图5是本技术所述爬架附着支座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内连接部21的长度大于所述外连接部22的长度,所述内连接部21焊接于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所述穿墙螺栓30沿所述内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图6是本技术所述连接部外侧面的示意图,所述凹凸结构20a均布于连接部20的外侧面,其截面为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和/或三角形,以增加连接部20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40之间的摩擦力。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凹凸结构20a的高度为3mm-5mm。优选地,凹凸结构20a的高度为4mm,其截面形状为圆形。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固定可靠,解决了爬架附着支座遇窗类结构的固定问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由槽钢拼焊而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连接部为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钢,其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并分别焊接于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所述主体部通过内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连接,所述主体部通过外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结构以增加其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之间的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窗台处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由槽钢拼焊而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连接部为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钢,其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并分别焊接于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所述主体部通过内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连接,所述主体部通过外连接部及穿墙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所述内连接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外连接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结构以增加其与建筑窗台处的墙体及附墙支座之间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建筑窗台的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设置加强筋,其倾斜焊接于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附着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洪伟周健芝李忠鹏李威震刘睿智聂江龙姚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