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8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属于仿古建筑屋顶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屋顶、第一防水卷材、安装架、第二防水卷材、第三防水卷材、瓦片和连接轴,屋顶呈拱形且两侧具有水流槽,第一防水卷材铺设在屋顶的顶面上,第二防水卷材铺设在下铺设架的顶面上,第三防水卷材铺设在上铺设架的顶面上,瓦片数量多个且相互卡接呈与屋顶的形状相适配的拱形,多个瓦片铺设在第三防水卷材上;连接轴数量与瓦片的数量相等,每个连接轴的一端与相对应地的瓦片的底面相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上铺设架相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在屋顶防水上性能并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仿古建筑屋顶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仿古建筑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者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现有仿古建筑屋顶普遍年采用砖瓦,而砖瓦所构建的屋顶防水结构在防水性能上并不理想,在遭遇风雨时,仍然会出现屋顶的雨水下漏至建筑室内,导致建筑室内的木地板或者其他装饰物受到雨水浸湿而损坏。因此,需要研制一种防止屋顶雨水漏入室内的仿古建筑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在屋顶防水上性能并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屋顶,其呈拱形且两侧具有水流槽;第一防水卷材,其铺设在所述屋顶的顶面上;安装架,其包括上铺设架、下铺设架和支撑柱,所述上铺设架与所述下铺设架通过所述支撑柱相固定连接,所述上铺设架和所述下铺设架也呈拱形且两侧均延伸至与所述屋顶两侧的水流槽槽壁相连接,所述下铺设架位于所述屋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铺设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屋顶(10),其呈拱形且两侧具有水流槽(101);/n第一防水卷材(20),其铺设在所述屋顶(10)的顶面上;/n安装架(30),其包括上铺设架(301)、下铺设架(302)和支撑柱(303),所述上铺设架(301)与所述下铺设架(302)通过所述支撑柱(303)相固定连接,所述上铺设架(301)和所述下铺设架(302)也呈拱形且两侧均延伸至与所述屋顶(10)两侧的水流槽(101)槽壁相连接,所述下铺设架(302)位于所述屋顶(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铺设架(30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303)的下端与所述屋顶(10)相固定连接;/n第二防水卷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屋顶(10),其呈拱形且两侧具有水流槽(101);
第一防水卷材(20),其铺设在所述屋顶(10)的顶面上;
安装架(30),其包括上铺设架(301)、下铺设架(302)和支撑柱(303),所述上铺设架(301)与所述下铺设架(302)通过所述支撑柱(303)相固定连接,所述上铺设架(301)和所述下铺设架(302)也呈拱形且两侧均延伸至与所述屋顶(10)两侧的水流槽(101)槽壁相连接,所述下铺设架(302)位于所述屋顶(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铺设架(30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303)的下端与所述屋顶(10)相固定连接;
第二防水卷材(40),其铺设在所述下铺设架(302)的顶面上;
第三防水卷材(50),其铺设在所述上铺设架(301)的顶面上;
瓦片(60),其数量多个且相互卡接呈与所述屋顶(10)的形状相适配的拱形,所述多个瓦片(60)铺设在所述第三防水卷材(50)上;以及
连接轴(70),其数量与所述瓦片(60)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连接轴(70)的一端与相对应地的所述瓦片(60)的底面相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上铺设架(301)相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槽(101)的槽壁上开有插孔(1011),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0)和所述第三防水卷材(50)的两侧端均插入所述插孔(1011)内且用胶水粘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古建筑防水结构还包括热风机(80)和热风管(90),所述水流槽(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振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殷巧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