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厌氧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397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壳体、导流筒和导流管;导流筒设置于反应器壳体的内部,在导流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设置于导流筒的周壁和导流筒的底壁连接的部位;在导流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在反应器壳体的壳体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流管安装孔,导流管穿过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和第二导流管安装孔,且导流管的外管壁与第一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导流管的外管壁与第二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UASB厌氧反应器存在的厌氧反应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ASB厌氧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UASB(Up-flowAnaerobicSludgeBed/Blanket),即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工作原理如下:污水被尽可能均匀的引入UASB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流动通过反应区的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并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与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沼气,之后,污水和沼气一起上升起到搅拌作用,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污水和附着有气泡的污泥颗粒形成的稀薄的污泥悬浮层,该污泥悬浮层进入顶部分离区后受到厌氧反应器顶部设置的三相分离器的撞击,引起附着有气泡的污泥颗粒脱气,脱离污泥颗粒的沼气首先从反应器顶部的排气口排出引导至集气室,含有悬浮液的废水则进入到沉降区,此时,由于绝大部分沼气已被分离,沉降区的扰动则变得很小,污泥可在沉降区沉降,并由斜面返回反应区,剩余水则从反应器顶部的排水口排出。但是,现有技术中,UASB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水流经污泥床与污泥颗粒之间混合的均匀程度并不是很高,这导致现有技术中的UASB厌氧反应器存在厌氧反应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以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UASB厌氧反应器存在的厌氧反应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导流筒和导流管;<br>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导流筒的周壁和所述导流筒的底壁连接的部位;在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在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壳体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所述导流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ASB厌氧反应器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内筒的底部封闭,所述内筒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内部;在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三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三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三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ASB厌氧反应器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外筒的顶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在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四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第四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四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筒的内筒壁和所述内筒的外筒壁之间设置有能够为污水提供营养物质的营养物质填料层。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营养物质填料层的营养物质填料包括秸秆颗粒和/或玉米芯颗粒。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营养物质填料层包括网体和营养物质填料,所述网体连接于所述外筒的内筒壁与所述内筒的外筒壁之间,所述营养物质填料设置于所述网体内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底壁形成为径向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锥台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周壁形成为弧形壁面。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ASB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进口与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出口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出口与所述导流管的位于所述反应器壳体外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UASB厌氧反应器。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导流筒和导流管。具体地,导流筒设置于反应器壳体的内部,在导流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设置于导流筒的周壁和导流筒的底壁连接的部位;在导流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在反应器壳体的壳体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流管安装孔,导流管穿过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和第二导流管安装孔,且导流管的外管壁与第一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导流管的外管壁与第二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泥和污水一起从导流管3被送入到导流筒,经由导流筒底部的出水口流出进入到混合区,其中,由于出水口设置于导流筒的周壁和导流筒的底壁连接的部位,从而,污水和污泥在从出水口流出时旋转形成混合地较为均匀的混合液,在反应区进行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向上流动经由反应器壳体顶部的出气口排出,混合液在反应器壳体内逐渐上升,脱气后的水从反应器壳体顶部的排水口排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ASB厌氧反应器可使污水和污泥颗粒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提高污水和污泥颗粒之间混合的均匀程度,从而提高污水厌氧反应速率,缓解现有技术中的UASB厌氧反应器存在厌氧反应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UASB厌氧反应器;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UASB厌氧反应器,因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UASB厌氧反应器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UASB厌氧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ASB厌氧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标:A1-反应区;A11-污泥床;A2-分离区;A21-三相分离器;A3-沉降区;B1-混合区;1-反应器壳体;2-导流筒;20-出水口;3-导流管;4-内筒;5-外筒;6-营养物质填料层;7-污泥回流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壳体(1)、导流筒(2)和导流管(3);/n所述导流筒(2)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导流筒(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0),且所述出水口(20)设置于所述导流筒(2)的周壁和所述导流筒(2)的底壁连接的部位;/n在所述导流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在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壳体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3)穿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3)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所述导流管(3)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壳体(1)、导流筒(2)和导流管(3);
所述导流筒(2)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导流筒(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0),且所述出水口(20)设置于所述导流筒(2)的周壁和所述导流筒(2)的底壁连接的部位;
在所述导流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在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壳体壁上开设有第二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3)穿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3)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所述导流管(3)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二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ASB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UASB厌氧反应器还包括内筒(4);
所述内筒(4)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内筒(4)的底部封闭,所述内筒(4)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导流筒(2)设置于所述内筒(4)的内部;在所述内筒(4)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三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3)穿过所述第三导流管安装孔,且所述导流管(3)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三导流管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ASB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ASB厌氧反应器还包括外筒(5);
所述外筒(5)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外筒(5)的顶部和所述外筒(5)的底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内筒(4)设置于所述外筒(5)的内部;在所述外筒(5)的筒壁上开设有第四导流管安装孔,所述导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永杰张涛王艳霞邹克华王文忠隋峰王子谦罗保明陈红吴聪张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