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96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由内胆、外壳和设于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夹层构成的罐体;罐体上连接有第一蒸汽进汽管;内胆内腔设有由容纳腔室、空心转轴、上轴承座、下轴承座、连接管以及中空分散机构组成的分散搅拌装置;空心转轴上设有进汽口,底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延伸末端连接有中空分散机构;中空分散机构上开设有若干喷射孔;容纳腔室上连接有第二蒸汽进汽管,第二蒸汽进汽管的出汽口朝向叶片,且第二蒸汽进汽管中的蒸汽可驱动叶片相对于容纳腔室转动并带动中空分散机构旋转。该灭菌罐在对灭菌罐进行加热时,冷却时耗时较短,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灭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
本技术涉及生物处理设备设计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
技术介绍
对有毒且含有细菌的废水进行细菌灭活、消毒处理,是病毒疫苗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其处理结果的好坏对环境、人员将产生直接影响。现有的生物废水处理,主要是通过管道将其收集并送入灭菌罐中,通过向灭菌罐内的废水进行加热来将废水中的病毒及细菌杀灭,当处理完一罐废水时,待其冷却完毕以后将其排出,再重新进行进液、升温、灭菌。这种传统的灭菌罐升温时采用夹层利用蒸汽对灭菌罐中的废水进行间接加热,该种灭菌罐在进行加热时,存在耗时较长的问题,从而导致消毒灭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在对灭菌罐进行加热时,耗时较短,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灭菌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由内胆、外壳和设于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夹层构成的罐体;该罐体上连接有废水进液管、废水出液管、第一蒸汽进汽管、泄压阀以及冷凝水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由内胆(1)、外壳(2)和设于内胆(1)与外壳(2)之间的夹层(3)构成的罐体;该罐体上连接有废水进液管(4)、废水出液管(5)、第一蒸汽进汽管(6)、泄压阀(7)以及冷凝水出水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内腔设有分散搅拌装置;所述分散搅拌装置包括容纳腔室(9)、空心转轴(10)、上轴承座(11)、下轴承座(12)、连接管(13)以及中空分散机构(14);所述容纳腔室(9)通过连接杆(15)悬空设置在内胆(1)内腔中,在容纳腔室(9)内腔中设有空心转轴(10);所述空心转轴(10)的顶端活动连接在上轴承座(11)上,上轴承座(11)的顶端固定在容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高效灭菌罐,由内胆(1)、外壳(2)和设于内胆(1)与外壳(2)之间的夹层(3)构成的罐体;该罐体上连接有废水进液管(4)、废水出液管(5)、第一蒸汽进汽管(6)、泄压阀(7)以及冷凝水出水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内腔设有分散搅拌装置;所述分散搅拌装置包括容纳腔室(9)、空心转轴(10)、上轴承座(11)、下轴承座(12)、连接管(13)以及中空分散机构(14);所述容纳腔室(9)通过连接杆(15)悬空设置在内胆(1)内腔中,在容纳腔室(9)内腔中设有空心转轴(10);所述空心转轴(10)的顶端活动连接在上轴承座(11)上,上轴承座(11)的顶端固定在容纳腔室(9)的顶壁上,空心转轴(10)的下部活动连接在下轴承座(12)上,且下轴承座(12)安装在容纳腔室(9)的底壁上;沿所述空心转轴(10)的轴线方向在空心转轴(10)的外侧壁上布置有多片叶片(16);所述空心转轴(10)上设有进汽口(17);所述空心转轴(10)的底端连接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底端延伸至容纳腔室(9)外部的内胆(1)内腔中,且在连接管(13)的延伸末端连接有中空分散机构(14);所述中空分散机构(14)上开设有若干喷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铭杨竞凯陈咏代青杨章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