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78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2
一种集装箱,包括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的箱体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包括若干组沿箱体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并铰接在箱体上部一侧的子盖体;每相邻两组子盖体之间均设置有联动板,联动板固接在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上,联动板后部位于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后部的一组子盖体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盖机构由若干组子盖体构成,盖机构既能适合作业人员的手动启闭,亦适合吊装机械进行启闭,使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
技术介绍
上开式的长方体状集装箱,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集装箱上部的一侧铰接有用于盖合和打开容置腔的盖机构,传统的技术中,盖机构为单一的整板结构,盖机构整体重量较大,仅凭作业人员难以手动启闭,需要借助吊装机械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装箱,其盖机构由若干组子盖体构成,盖机构既能适合作业人员的手动启闭,亦适合吊装机械进行启闭,使用灵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装箱,包括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的箱体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包括若干组沿箱体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并铰接在箱体上部一侧的子盖体;每相邻两组子盖体之间均设置有联动板,联动板固接在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上,联动板后部位于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后部的一组子盖体上方。相邻两组子盖体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位于联动板底部并沿子盖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联动板固接在对应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的凸条上。所述子盖体包括与箱体铰接的盖板、设置在盖板底部的框架及设置在盖板上的把手部,凸条设置在对应的框架上。所述框架底部和箱体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箱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盖机构的环状缘板;所述环状缘板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环状竖板;所述盖机构底部对应环状竖板设置有环状凹槽,盖机构盖合在环状缘板上时,环状竖板伸入环状凹槽内。若干组子盖体上的框架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最前的一组子盖体上的框架前部设有第三凹槽,位于最后的一组子盖体上的框架后部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构成环状凹槽。所述环状缘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箱体侧面上对应漏水孔设置有排水孔,漏水孔和排水孔之间设置有排水斜管;所述排水斜管的上端与环状缘板底面相接,排水斜管的下端与箱体内侧面相接。所述子盖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箱体内侧面上对应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设有可拆式且一端具有头部并用于穿装在连接杆下部的定位销轴;所述定位销轴的头部抵靠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一侧,定位销轴上安装有抵靠设置在第二安装座另一侧的锁扣。所述联动板后部设置有朝后下方折弯的斜板。所述联动板设置在对应相邻两组子盖体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的后部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盖机构既能适合作业人员的手动启闭,亦适合吊装机械进行启闭,使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盖机构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盖机构的局部视图。图3为图2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位于最前部的一组子盖体打开的局部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图6B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9为图8C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9,本集装箱,包括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1的箱体2及设置在箱体2上的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包括若干组沿箱体2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并铰接在箱体2上部一侧的子盖体3;本实施例中,所述子盖体3铰接在箱体2上部的右侧。每相邻两组子盖体3之间均设置有联动板4,联动板4固接在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联动板4后部位于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后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方,联动板4的设置同时阻挡液体(如雨水)通过两组子盖体3的缝隙落入容置腔1内部。所述联动板4的设置,使若干组子盖体3需要依次从后往前关闭以及从前往后打开,单组的子盖体3重量远小于整个盖机构的重量,此种结构适合在不借助吊装机械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行手动的启闭操作;同时,亦由于联动板4的设置,在打开其中一组子盖体3,且其前方存在相邻的子盖体3时,后一组的子盖体3在打开过程中,会与前一组子盖体3上的联动板4接触并带动前一组子盖体3同步打开;故打开整个盖机构时,亦可通过吊装机械对最后的一组子盖体3进行吊装打开,由此打开整个盖机构(即所有的子盖体3)。综上,上述的盖机构既能适合作业人员的手动启闭,亦适合吊装机械进行启闭,使用灵活。进一步地,相邻两组子盖体3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位于联动板4底部并沿子盖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条5;所述联动板4固接在对应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3的凸条5上,实现联动板4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子盖体3包括与箱体2铰接的盖板6、设置在盖板6底部的框架7及设置在盖板6上的把手部8,凸条5设置在对应的框架7上。所述把手部8位于盖板6左侧的中间位置,框架7包括长方形状的外框体及设置在外框体内部的呈纵横交错状的加强内框体,凸条5设置在对应的外框体上。吊装时,把手部8可作为一个吊装支点,作业人员亦可使用绳索栓在把手部8,通过绳索打开子盖体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7底部和箱体2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可采用气动弹簧杆,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单手打开单组的子盖体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盖机构的环状缘板11;所述盖板6上设置有锁杆组件22,箱体2内侧面上对应锁杆组件22设置有位于环状缘板11上方并与锁杆组件相配合的锁定座23,锁杆组件22和锁定座23为集装箱领域常用的配件。所述环状缘板1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环状竖板12;所述盖机构底部对应环状竖板12设置有环状凹槽13,盖机构盖合在环状缘板11上时,环状竖板12伸入环状凹槽13内。所述环状竖板12和环状凹槽13的配合阻挡环状缘板11上的液体进入容置腔1内。所述环状凹槽13的内顶面上设置有软性垫21,用于缓冲环状竖板12与环状凹槽13的接触。进一步地,若干组子盖体3上的框架7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位于最前的一组子盖体3上的框架7前部设有第三凹槽16,位于最后的一组子盖体3上的框架7后部设有第四凹槽17;所述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16和第四凹槽17之间构成环状凹槽13。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缘板11上设置有漏水孔18;所述箱体2侧面上对应漏水孔18设置有排水孔19,漏水孔18和排水孔19之间设置有排水斜管20;所述排水斜管20的上端与环状缘板11底面相接,排水斜管20的下端与箱体2内侧面相接。在所述环状缘板11上积聚的液体能够依次通过漏水孔18、排水斜管20和排水孔19排至集装箱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子盖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1)的箱体(2)及设置在箱体(2)上的盖机构;/n所述盖机构包括若干组沿箱体(2)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并铰接在箱体(2)上部一侧的子盖体(3);/n每相邻两组子盖体(3)之间均设置有联动板(4),联动板(4)固接在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联动板(4)后部位于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后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通上部的容置腔(1)的箱体(2)及设置在箱体(2)上的盖机构;
所述盖机构包括若干组沿箱体(2)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并铰接在箱体(2)上部一侧的子盖体(3);
每相邻两组子盖体(3)之间均设置有联动板(4),联动板(4)固接在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联动板(4)后部位于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后部的一组子盖体(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子盖体(3)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位于联动板(4)底部并沿子盖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条(5);
所述联动板(4)固接在对应相邻两组子盖体(3)中的位于前部的一组子盖体(3)的凸条(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盖体(3)包括与箱体(2)铰接的盖板(6)、设置在盖板(6)底部的框架(7)及设置在盖板(6)上的把手部(8),凸条(5)设置在对应的框架(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底部和箱体(2)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盖机构的环状缘板(11);
所述环状缘板(1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环状竖板(12);
所述盖机构底部对应环状竖板(12)设置有环状凹槽(13),盖机构盖合在环状缘板(11)上时,环状竖板(12)伸入环状凹槽(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若干组子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世杰王玺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太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