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该系统仅限于目前的城市轨道线路和普通铁路。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铁路里程为8万公里的保有量,线路之间站间距离较长,司机纯凭肉眼来驾驶列车工作负荷量较大,且如果线路突发危险事故(如落石塌方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难以预料。因此,基于更好有效的解决行车安全问题,特对此研究出该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机制以应对前方行车区间出现阻碍行车安全的事故,从而起到预判危险,及时制动保障行车安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列车能够预先急停防止撞车的功能,具有造价低、效率好、大大降低风险发生事故几率的特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位于列车上;所述接收端位于轨道旁;所述发射端包括列车工控机、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和供电电缆;所述列车工控机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电性连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位于列车上;所述接收端位于轨道旁;所述发射端包括列车工控机(5)、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和供电电缆;所述列车工控机(5)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电性连接;所述列车工控机(5)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的外部设有防护壳(8);所述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为四个固体激光发射器;该四个固体激光发射器排列呈长方形;所述列车工控机(5)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和供电电缆相连;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工控机(1)、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位于列车上;所述接收端位于轨道旁;所述发射端包括列车工控机(5)、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和供电电缆;所述列车工控机(5)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电性连接;所述列车工控机(5)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的外部设有防护壳(8);所述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为四个固体激光发射器;该四个固体激光发射器排列呈长方形;所述列车工控机(5)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无线电信号解码接收单元(6)、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和供电电缆相连;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工控机(1)、无线电信号编码发射单元(3)、激光信号接收单元(2)、列车接近感应器(4)和供电电缆;所述接收端工控机(1)和所述无线电信号编码发射单元(3)的外侧设置有铝质防护壳(8);所述接收端工控机(1)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无线电信号编码发射单元(3)、激光信号接收单元(2)、列车接近感应器(4)和供电电缆相连;所述激光信号接收单元(2)和所述列车接近感应器(4)分别设置在轨道中间;所述激光信号接收单元(2)的高度小于轨道平面高度,且具有86°向上的倾斜角宽面;所述列车接近感应器(4)为感应线圈,所述列车接近感应器(4)的高度与轨枕高度持平;所述接收端工控机(1)和所述无线电信号编码发射单元(3)距近轨道30cm;所述接收端每隔1千米设置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单元激光发射单元(7)位于列车前方下部,且与轨道方向呈0.4°倾斜角向下发射,其探测距离为1千米,其中固体激光发射器距离地面高度小于等于1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感应的行车危险反馈系统,其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