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55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方安装有墨槽,所述墨槽内设有递墨辊,所述墨槽上方设置有封闭递墨辊罩,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储墨箱,所述底板上壁位于所述储墨箱一侧处安装有第一气动隔膜泵,所述第一气动隔膜泵输出端与所述储墨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本装置采用电缸推动实现墨槽的自动升降,一键式操作,快速换装,墨槽升降高度即可预先写入程序设定,亦可电动控制达到理想的高度位置;墨槽与一刷机组分离提高换墨效率,采用封闭式递墨,避免油墨的飞溅及油墨的挥发,可自行调节递墨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
,具体为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
技术介绍
现有印刷设备中,在印刷组件,都需要区分出单独的色组进行印刷,即每一色,都需要单独的印刷机组来完成,通常的印刷机,需要6~10组左右的印刷机组来完成整体套印,也就是说一套动作,每一个组件,都需要在每一个色组上进行重复的动作。针对印刷过程中的上墨问题,市场上,各个印刷机都需要配置单独的上墨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零件为墨槽。市场上,在进行版辊(接触墨水,上部雕刻该色组颜色需要印刷图案,通过压印辊下压,把墨水包裹在版辊上,然后传递到薄膜上,形成一次印刷)更换过程中,需要对墨槽进行拆卸,并且再次安装调试,均需要由人力完成,既考验调整师傅的水平,也极大的浪费时间,并且整机的全部色组,无法保证整体上墨效果的协调统一。同时,在使用墨槽的过程中,因为墨水在墨槽内,事先通过人工加入,待印刷一段时间之后,墨水减少,则停机进行上墨处理,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极不环保,墨水的挥发,溅射,会被人员以及周边设备造成污染,另一个也对生产造成损失,停机的时间加上,频率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升降支架(2),所述升降支架(2)上方安装有墨槽(3),所述墨槽(3)内设有递墨辊(4),所述墨槽(3)上方设置有封闭递墨辊罩(5),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储墨箱(6),所述底板(1)上壁位于所述储墨箱(6)一侧处安装有第一气动隔膜泵(7),所述第一气动隔膜泵(7)输出端与所述储墨箱(6)连通,所述墨槽(3)两侧设有一对侧板(8),所述侧板(8)下方设有升降组件,一对侧板(8)之间且位于所述墨槽(3)后方处安装有滑动圆棒(9),所述滑动圆棒(9)上活动安装有滑座(10),所述滑座(10)可在所述滑动圆棒(9)上左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升降支架(2),所述升降支架(2)上方安装有墨槽(3),所述墨槽(3)内设有递墨辊(4),所述墨槽(3)上方设置有封闭递墨辊罩(5),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储墨箱(6),所述底板(1)上壁位于所述储墨箱(6)一侧处安装有第一气动隔膜泵(7),所述第一气动隔膜泵(7)输出端与所述储墨箱(6)连通,所述墨槽(3)两侧设有一对侧板(8),所述侧板(8)下方设有升降组件,一对侧板(8)之间且位于所述墨槽(3)后方处安装有滑动圆棒(9),所述滑动圆棒(9)上活动安装有滑座(10),所述滑座(10)可在所述滑动圆棒(9)上左右滑动,所述滑座(10)上方安装有第二气动隔膜泵(11),所述第二气动隔膜泵(11)输入端与所述储墨箱(6)通过导管(12)连通,所述第二气动隔膜泵(11)输出端与所述封闭递墨辊罩(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墨封闭小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奥特马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