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9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5
一种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牵引夹辊和第二牵引夹辊,第一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一固定辊和第一活动辊,还设有驱动第一活动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气缸;第二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二固定辊和第二活动辊,还设有驱动第二活动辊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气缸,所述第二水平气缸为双行程气缸,该双行程气缸包括两个气缸单元,每个气缸单元包括缸体和活塞杆,两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相对于对应缸体挺出的方向相反,两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气缸单元的缸体连接在一起,第一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位置固定,第二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起泡成功率,提高起泡得到的膜泡直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
本技术属于薄膜生产的
,具体涉及到一种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可以采用吹膜法进行生产。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塑料融体从模头91的圆环形挤出口向上挤出并形成膜泡81,如图1所示,在模头中央设有竖向的进风管92,生产时可以由模头中央的竖向进风管92向膜泡81吹入空气,由此使膜泡81吹胀,之后膜泡运行经过位于模头上方的牵引夹辊93而被夹扁,形成薄膜80,之后将薄膜80收卷。上述生产过程中,只形成一次膜泡,因而又称为单膜泡工艺,多数的普通薄膜一般采用单膜泡工艺。但另有一部分薄膜(例如热收缩薄膜)无法依靠一次吹胀就完全成型到位,或者说,假如热收缩薄膜只有一次吹胀成型,则其性能将较差,因而这些薄膜一般需要多次吹胀成型,而每次吹胀成型均需要对应形成一次膜泡,即需要采用多双膜泡工艺,例如采用双膜泡工艺甚至三膜泡工艺等。多膜泡工艺中,其第一次形成膜泡(简称第一泡)的过程与单膜泡工艺完全相同。在第一次形成膜泡81(简称第一泡)之后,将膜泡夹扁而形成薄膜(行内称为息泡),息泡之后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牵引夹辊和第二牵引夹辊,第一牵引夹辊位于第二牵引夹辊上方,第一牵引夹辊和第二牵引夹辊之间设有加热箱,加热箱设有红外加热元件;/n第一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一固定辊和第一活动辊,第一固定辊和第一活动辊互相平行且两者的竖向位置平齐,第一固定辊的位置固定不动,第一固定辊带有驱动其自转的第一电机,还设有驱动第一活动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气缸,第一水平气缸驱动第一活动辊离开或贴近第一固定辊;/n第二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二固定辊和第二活动辊,第二固定辊和第二活动辊互相平行且两者的竖向位置平齐,第二固定辊的位置固定不动,第二固定辊带有驱动其自转的第二电机,还设有驱动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后续起泡设备的牵引夹辊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牵引夹辊和第二牵引夹辊,第一牵引夹辊位于第二牵引夹辊上方,第一牵引夹辊和第二牵引夹辊之间设有加热箱,加热箱设有红外加热元件;
第一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一固定辊和第一活动辊,第一固定辊和第一活动辊互相平行且两者的竖向位置平齐,第一固定辊的位置固定不动,第一固定辊带有驱动其自转的第一电机,还设有驱动第一活动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气缸,第一水平气缸驱动第一活动辊离开或贴近第一固定辊;
第二牵引夹辊包括有第二固定辊和第二活动辊,第二固定辊和第二活动辊互相平行且两者的竖向位置平齐,第二固定辊的位置固定不动,第二固定辊带有驱动其自转的第二电机,还设有驱动第二活动辊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气缸,第二水平气缸驱动第二活动辊离开或贴近第二固定辊;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气缸为双行程气缸,该双行程气缸包括两个气缸单元,每个气缸单元包括缸体和活塞杆,两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相对于对应缸体挺出的方向相反,两个气缸单元的活塞杆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兆麟陈昭楷王树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