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24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冷却性能高的焊接变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接变压器的特征在于:在次级线圈13的公共连接区域32中形成有平坦地、电导通且热导通的导通面组。导通面组分别与第一导体板42、第二导体板44和第三导体板46的连接面直接机械结合。第一导体板42、第二导体板44和第三导体板46覆盖整个公共连接区域32。其中,环形的第一导体板42所占面积最大。通过使制冷剂在设置于第一导体板42内部的环形空洞中循环,就能够有效地进行整体冷却。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接变压器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焊接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阻焊机的焊接变压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采用了对用于电阻焊机的焊接变压器进行基于逆变器的初级电流控制,使冷却水在次级线圈中循环的结构,从而开发出了能够实现高速高质量焊接的焊接变压器和焊接装置(专利文献1)。【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PCT/JP2012/066646专利文献1中介绍的焊接变压器,是将对铜板进行切削加工的次级线圈和将它们电连接的导体的制冷剂通路连接起来,使冷却水循环。通过该结构,发挥了小型且可以输出大电流的性能。能够并联连接焊接变压器的输出端子来使用等特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维持该性能的情况下,行业普遍要求进一步简化结构,谋求降低制造成本。为了实现这一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说明的焊接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构成1】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12和次级线圈13卷绕在磁芯17上,次级线圈13是正侧线圈14和负侧线圈16串联后形成的线圈,将正侧线圈14的一端和负侧线圈16的一端与第一公共电极22电连接,在正侧线圈14另一端处电连接第一整流元件18的一端,在负侧线圈16的另一端处电连接第二整流元件20的一端,将第一整流元件18另一端和第二整流元件20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电极24电连接,第一公共电极22和第二公共电极24用于与焊机28电连接,通过逆变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重复频率向初级线圈12提供使极性发生反转的脉冲状的初级电流,初级线圈12以被分割卷绕成多个部分的方式卷绕在磁芯17上,多个正侧线圈14和多个负侧线圈16夹在被分割卷绕的初级线圈12之间,在所有正侧线圈14和所有负侧线圈16的一端和另一端,均形成有平坦且电导通且热导通的导通面30a、30b、30c,所有上述导通面30a、30b、30c之间相隔用于电绝缘的间隔34排列在公共连接区域32上,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14的一端和所有负侧线圈16的一端的导通面30a的组称为第一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14的另一端的导通面30b的组称为第二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负侧线圈16的另一端的导通面30c的组称为第三导通面组,上述第一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一导体板42的连接面上,上述第二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二导体板44的连接面上,上述第三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三导体板46的连接面上,第一导体板42、第二导体板44以及第三导体板46将整个上述公共连接区域32覆盖,其中,第一导体板42所占面积最大,第一导体板4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空洞48,第二导体板44经由电导通且热导通的第二导通面组与第一整流元件18的一端相接触,第三导体板46经由电导通且热导通的第三导通面组与第二整流元件20的一端相接触。【构成2】根据上述【构成1】所述的焊接变压器,第一导体板42具备覆盖公共连接区域32的周边部的环状部50,该环状部5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空洞48。【构成3】根据上述【构成2】所述的焊接变压器,第二导体板44与第三导体板46的接触面配置在被第一导体板42的环状部50包围的区域上。【构成4】根据上述【构成1】至【构成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接变压器,在第一导体板42的连接面上形成有凸部52与凹部54交替排列的凹凸面56,以使该凹凸面56在公共连接区域32与上述第一导通面组贴合。【构成5】根据上述【构成4】所述的焊接变压器,在第二导体板44与第三导体板46的连接面上,分别形成有凸部52与凹部54交替排列的凹凸面56,以使该凹凸面56在公共连接区域32与上述第二导通面组或第三导通面组贴合。【构成6】根据上述【构成2】所述的焊接变压器,第二导体板44和第三导体板4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空洞48。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变压器,在次级线圈13的公共连接区域32上形成有平坦且电导通且热导通的导通面组。导通面组分别与第一导体板42、第二导体板44以及第三导体板46的连接面直接机械结合。第一导体板42、第二导体板44以及第三导体板46覆盖整个公共连接区域32。通过上述结构,不但能够使冷却介质在第一导体板42的空洞48中循环从而实现高效的整体冷却,还能够简化结构从而实现高机械强度。当在第一导体板42上设置有环状部50的情况下,能够使冷却介质在内部设置的空洞中循环从而实现高效的整体冷却。当通过第一导体板42的环状部50将第二导体板44和第三导体板46包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二导体板44和第三导体板46的高效冷却。当经由凹凸面56来接合导通面组和导体板的情况下,用于热传导的面积就会更大从而能够提升冷却性能。此外,还能够依靠凹凸面56来实现高精度地定位从而增强机械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焊接变压器10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展示开关电流与焊接电流之间关系的电流波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变压器10分解后的斜视图。图4是次级线圈13的斜视图。图5A是以及图5B是将一对正侧线圈14与负侧线圈16一体化后的线圈单元的斜视图,图5C是展示导体面30a与第一导体板42的接合状态的部分侧面图。图6是第一导体板42的斜视图。图7是第二导体板44的斜视图。图8是第三导体板44的斜视图。图9是将第一导体板42、第一导体板42以及第三导体板46连接至次级线圈13后的斜视图。图10是完成主要部位后的焊接变压器10的外观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按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是焊接变压器10的等效电路图。焊接变压器10是用于向焊机28提供焊接用电流的装置。在焊接变压器10中组装有初级线圈12、次级线圈13、第一整流元件18以及第二整流元件20。焊接变压器10的初级线圈12和次级线圈13被卷绕在磁芯17上。次级线圈13由正侧线圈14和负侧线圈16串联连接而成。在焊接变压器10的次级侧并联且电连接着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为7组)次级线圈13。正侧线圈14的一端和负侧线圈16的一端与第一公共电极22电连接。在正侧线圈14的另一端电连接着第一整流元件18的一端,在负侧线圈16的另一端电连接着第二整流元件20的一端。第一整流元件18另一端和第二整流元件20的另一端与第2共用电极24电连接。第一公共电极22和第二公共电极24与焊机28电连接。通过逆变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重复频率向初级线圈12提供使极性发生反转的脉冲状的初级电流。图2是表示开关电流和焊接电流的关系的电流波形图。该图表展显示了从一次点焊开始到焊接结束的焊接电流的变化。其中,当向初级线圈12提供了图2(a)所示的开关电压时,初级线圈12处就会流通图2(b)所示的初级电流。该电流在次级侧被全波整流后,图2(c)所示的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变压器,其特征在于:/n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卷绕在磁芯上,/n次级线圈是正侧线圈和负侧线圈串联后形成的线圈,/n将正侧线圈一端和负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n正侧线圈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整流元件的一端,负侧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整流元件的一端,/n将第一整流元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整流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电极24电连接,/n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用于与焊机电连接,/n通过逆变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重复频率向初级线圈提供使极性发生反转的脉冲状的初级电流,/n初级线圈以被分割卷绕成多个部分的方式卷绕在磁芯上,多个正侧线圈和多个负侧线圈夹在被分割卷绕的初级线圈之间,/n在所有正侧线圈和所有负侧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均形成有平坦且电导通且热导通的导通面,/n所有上述导通面之间相隔用于电绝缘的间隔排列在公共连接区域上,/n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的一端和所有负侧线圈的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一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的另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二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负侧线圈的另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三导通面组,/n上述第一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一导体板的连接面上,/n上述第二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二导体板的连接面上,/n上述第三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三导体板的连接面上,/n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以及第三导体板将整个上述公共连接区域覆盖,其中,第一导体板所占面积最大,/n第一导体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的空洞,/n第二导体板经由电导通且热导通的第二导通面组与第一整流元件的一端相接触,/n第三导体板经由电导通且热导通的第三导通面组与第二整流元件的一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1203 JP 2019-2187051.一种焊接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卷绕在磁芯上,
次级线圈是正侧线圈和负侧线圈串联后形成的线圈,
将正侧线圈一端和负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
正侧线圈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整流元件的一端,负侧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整流元件的一端,
将第一整流元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整流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电极24电连接,
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用于与焊机电连接,
通过逆变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重复频率向初级线圈提供使极性发生反转的脉冲状的初级电流,
初级线圈以被分割卷绕成多个部分的方式卷绕在磁芯上,多个正侧线圈和多个负侧线圈夹在被分割卷绕的初级线圈之间,
在所有正侧线圈和所有负侧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均形成有平坦且电导通且热导通的导通面,
所有上述导通面之间相隔用于电绝缘的间隔排列在公共连接区域上,
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的一端和所有负侧线圈的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一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正侧线圈的另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二导通面组,将形成在所有负侧线圈的另一端的导通面的组称为第三导通面组,
上述第一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一导体板的连接面上,
上述第二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二导体板的连接面上,
上述第三导通面组被直接机械结合在第三导体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甲斐孝治宝山和生篠崎刚甲斐美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向洋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