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02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捞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包括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捞渣机构;捞渣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中心处,支撑柱的柱壁上套设有支撑管,支撑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铲框,支撑柱的柱壁上对称开设有圆柱形的卡槽,卡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远离卡槽槽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支撑管的管壁上对应卡柱的位置开设有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渣滓残留在铲框中被捞出,渣滓不易发生残留,对铝液中的渣滓进行充分的清理,而且便捷的对铲框进行更换,对捞渣工装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
本技术涉及捞渣
,尤其涉及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
技术介绍
在铝锭连续浇铸生产过程中,流动的高温铝液经浇壶后流入移动的模具中,在浇铸过程中,由于合金成分、微量元素、精炼剂类别、浇铸落差及出口流量等原因,铝渣出现在铝液表面氧化、氧化膜破裂、皱褶以及再烧损等各个过程。为确保铝锭外观与产品质量,在浇铸后铝液尚未成型前,需要除去模具中铝液表面的铝渣。目前,铸锭线铝锭捞渣是由人工完成的,操作人员通过专用的捞渣工具将渣滓从铝液中捞起并丢入接渣箱,捞渣期间捞渣工具要跟铸锭线的速度同步。人工捞渣主要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人工捞渣作业时工作环境温度高、距离铝液近且易被铝液烫伤,对人体伤害很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人工捞渣作业时,工作人员易疲劳,会导致捞渣不均匀,成品容易产生飞边毛刺,铝锭废品率变高。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8811079U公开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在使用时,捞渣工装捞渣后运动到顶杆附近,下连接板与顶杆发生机械碰撞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发生弯曲形变,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包括工业机器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机器人(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连接有捞渣机构;/n所述捞渣机构包括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的下端中心处,所述支撑柱(4)的柱壁上套设有支撑管(5),所述支撑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铲框(6),所述支撑柱(4)的柱壁上对称开设有圆柱形的卡槽(7),所述卡槽(7)内滑动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远离卡槽(7)槽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9),所述支撑管(5)的管壁上对应卡柱(9)的位置开设有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包括工业机器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机器人(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连接有捞渣机构;
所述捞渣机构包括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的下端中心处,所述支撑柱(4)的柱壁上套设有支撑管(5),所述支撑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铲框(6),所述支撑柱(4)的柱壁上对称开设有圆柱形的卡槽(7),所述卡槽(7)内滑动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远离卡槽(7)槽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9),所述支撑管(5)的管壁上对应卡柱(9)的位置开设有卡孔(10),所述卡柱(9)远离活塞(8)的一端延伸至卡孔(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连接在工业机器人(1)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座(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2),所述螺纹管(1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下端穿过螺纹管(12)的下端管口并通过转动件连接有连接座(14),所述弹簧(2)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14)的下端,所述连接座(14)上端的两端均通过限位件与支撑座(11)的两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用捞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靠近槽口一端位置的槽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两块所述限位块(15)关于卡柱(9)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刘涛李松高贾宏友袁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