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其中,所述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包括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采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而无需人工采集数据,提高了项目施工数据获取的效率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使得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施工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推广与应用,数字孪生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建设工程领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前仍旧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目前,项目信息的收集主要依赖于项目预算员与施工员的手动录入,进出料依靠材料员的手工台账。通常在建设工程项目定期上报汇总时,项目才会统一通过项目BIM平台提交资料,实现将项目进展转化为数字模型。例如在隧道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上,对于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手工录入,导致项目信息的滞留和滞后,进而降低了数字化所能带来的管理便利与沟通便捷性,提升了项目数据利用难度,增加了项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其中,所述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包括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拌合站数据,包括:基于预先与拌合站厂商约定的对接协议和接口,接收所述拌合站厂商发送的拌合站数据;对所述拌合站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分析和存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施工入口或出口处的视频流,对所述视频流中的作业人员进行检测识别;当识别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同一工种的若干作业人员经过所述施工入口或出口时,标志着该工种所对应的当次工序开始或结束;获取同一工种的若干作业人员进入和离开所代表的工序开始或结束的时间间隔;将所述时间间隔记录为一次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包括:将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集成到所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对项目当前工序循环的进度进行可视化展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测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基于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判断工序的实际施工时间是否超过了预设的标准施工时间;若超过,则在所述BIM模型中对存在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异常的工序进行报警提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监测所述地磅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判断同一车辆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是否存在多次重复过磅;若存在,则认为存在地磅数据异常,向相关管理人员发起报警提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包括:将施工项目的当前施工进尺与总工程量的百分比数据、当前掌子面所在位置以及地质的围岩等级集成到所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在所述BIM模型中将施工项目进行分段展示,并注明每一段分别对应的围岩等级和实际长度;根据所述当前施工进尺与总工程量的百分比数据确定所述施工项目已完成施工部分,将已完成施工部分的BIM模型和未完成施工部分的BIM模型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自动采集模块,用于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其中,所述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包括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异常数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设计的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而无需人工采集数据,提高了项目施工数据获取的效率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使得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当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信息,为后续更好的把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使得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减少项目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基建项目的施工监控管理,例如隧道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由步骤S101-步骤S103实现。步骤S101.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拌合站数据,包括:基于预先与拌合站厂商约定的对接协议和接口,接收所述拌合站厂商发送的拌合站数据;其中,所述预先与拌合站厂商约定的对接协议和接口的确定过程为:预先与拌合站厂商沟通,确定对接方案、对接协议和接口,所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n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其中,所述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包括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n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
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其中,所述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包括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
监测所述大宗材料数据、地磅数据、拌合站数据和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拌合站数据,包括:
基于预先与拌合站厂商约定的对接协议和接口,接收所述拌合站厂商发送的拌合站数据;
对所述拌合站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分析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采集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施工入口或出口处的视频流,对所述视频流中的作业人员进行检测识别;
当识别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同一工种的若干作业人员经过所述施工入口或出口时,标志着该工种所对应的当次工序开始或结束;
获取同一工种的若干作业人员进入和离开所代表的工序开始或结束的时间间隔;
将所述时间间隔记录为一次工序循环时间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有关的数据集成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可视化管理包括:
将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集成到所述预先制作的BIM模型中;
根据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对项目当前工序循环的进度进行可视化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
基于所述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判断工序的实际施工时间是否超过了预设的标准施工时间;
若超过,则在所述BIM模型中对存在工序循环时间数据异常的工序进行报警提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森,黄学涛,潘延超,蒋洪权,吴宏扬,唐平,任世祥,南康康,谢川,张力,罗智,
申请(专利权)人:基建通三亚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