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胶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7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胶泵,包括:壳体,呈柱状;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轴承座,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之下;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流体管道,其上方位于所述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其底部设有出胶头,所述出胶头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管道内的挤胶螺杆,所述挤胶螺杆与所述轴承机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硅脂喷涂的均匀性和有效避免出胶头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胶泵
本技术涉及灯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伺服胶泵。
技术介绍
散热是大功率LED球泡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良好的散热可以延长LED球泡灯的使用寿命,也能使温度不会过高,良好的保护球泡灯的光源器件。通常球泡灯的散热是靠光源板与散热器间良好的导热来实现,现阶段客户都是通过在散热器或者灯壳上涂导热硅脂,增加良好接触来实现热量的传递。泡壳胶是LED球泡灯中球泡与灯壳间的固化连接中间体,良好的紧固性是工艺以及安全的保证。众多厂家涂导热硅脂与打泡壳胶的方式都是用普通气动胶阀来打胶,但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不一定能实现硅脂的均匀分布2.气动打胶只能涂圆或者规则路线,不能实现全部覆盖;3.要实现多点涂硅脂的话,要浪费很长时间4.泡壳胶容易固化,常在管道中或者胶嘴口堵塞干涸5.气动胶阀收胶效果不好,容易滴落在设备或者产品上导致产品外观等不合格。最终出现涂胶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伺服胶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硅脂分布不均匀,覆盖不完整和喷胶时间长导致涂胶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和易于造成堵塞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涂胶均匀高效且减低堵塞风险的技术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伺服胶泵,包括:壳体,呈柱状;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轴承座,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之下;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流体管道,其上方位于所述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其底部设有出胶头,所述出胶头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管道内的挤胶螺杆,所述挤胶螺杆与所述轴承机械连接。优选的,所述流体管道为铁氟龙管道。优选的,所述出胶孔占所述出胶头的出胶面面积的80%以上。更优选的,所述轴承分为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之下。特别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流体管道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进胶口的内径小于所述出胶头的内径。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包括:呈柱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的伺服电机;位于伺服电机之下的轴承座;通过轴承座与伺服电机连接的轴承;结合流体管道,其中,其上方位于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其底部设有出胶头,出胶头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道内的挤胶螺杆,挤胶螺杆与轴承机械连接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通过伺服电机的正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的正向旋转,把硅脂及泡壳胶从铁氟龙管道中流至出胶头,由出胶头上分布的小孔粘至光源板及灯壳上,再由伺服电机的运行时间来决定出胶量,当达到设定值后,再通过伺服电机的反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的反向旋转,实现硅脂及泡壳胶的回吸,使硅脂及泡壳胶不至于滴落在设备或者下个产品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硅脂分布不均匀,覆盖不完整和喷胶时间长导致涂胶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和易于造成堵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涂胶均匀高效且减低堵塞风险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出胶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伺服电机,2-轴承座,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密封圈,6-进胶口,7-流体管道,8-挤胶螺杆,9-出胶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伺服胶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胶效果不理想和易于造成堵塞的问题,在采用包括:呈柱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的伺服电机1;位于伺服电机1之下的轴承座2;通过轴承座2与伺服电机1连接的轴承;结合流体管道7,其中,其上方位于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6,其底部设有出胶头9,出胶头9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道7内的挤胶螺杆8,挤胶螺杆8与轴承机械连接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下实现了涂胶均匀高效且减低堵塞风险有益效果。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采用包括:呈柱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的伺服电机1;位于伺服电机1之下的轴承座2;通过轴承座2与伺服电机1连接的轴承;结合流体管道7,其中,其上方位于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6,其底部设有出胶头9,出胶头9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道7内的挤胶螺杆8,挤胶螺杆8与轴承机械连接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通过伺服电机1的正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8的正向旋转,把硅脂及泡壳胶从铁氟龙管道中流至出胶头9,由出胶头9上分布的小孔粘至光源板及灯壳上,再由伺服电机1的运行时间来决定出胶量,当达到设定值后,再通过伺服电机1的反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8的反向旋转,实现硅脂及泡壳胶的回吸,使硅脂及泡壳胶不至于滴落在设备或者下个产品上。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伺服胶泵,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控制系统;壳体,呈柱状;伺服电机1,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轴承座2,位于伺服电机1之下;轴承,通过轴承座2与伺服电机1连接;流体管道7,其上方位于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6,其底部设有出胶头9,出胶头9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道7内的挤胶螺杆8,挤胶螺杆8与轴承机械连接。具体的,流体管道7为铁氟龙管道。具体的,出胶孔占出胶头9的出胶面面积的80%以上。更具体的,轴承分为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第一轴承3固定在轴承座2的下方;第二轴承4固定在第一轴承3之下。特别具体的,还包括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流体管道7的顶部。具体的,进胶口6的内径小于出胶头9的内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包括:呈柱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的伺服电机1;位于伺服电机1之下的轴承座2;通过轴承座2与伺服电机1连接的轴承;结合流体管道7,其中,其上方位于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6,其底部设有出胶头9,出胶头9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道7内的挤胶螺杆8,挤胶螺杆8与轴承机械连接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通过伺服电机1的正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8的正向旋转,把硅脂及泡壳胶从铁氟龙管道中流至出胶头9,由出胶头9上分布的小孔粘至光源板及灯壳上,再由伺服电机1的运行时间来决定出胶量,当达到设定值后,再通过伺服电机1的反向转动带动挤胶螺杆8的反向旋转,实现硅脂及泡壳胶的回吸,使硅脂及泡壳胶不至于滴落在设备或者下个产品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硅脂分布不均匀,覆盖不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胶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呈柱状;/n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n轴承座,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之下;/n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n流体管道,其上方位于所述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其底部设有出胶头,所述出胶头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管道内的挤胶螺杆,所述挤胶螺杆与所述轴承机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胶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呈柱状;
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轴承座,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之下;
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
流体管道,其上方位于所述轴承之下,其侧方设有进胶口,其底部设有出胶头,所述出胶头布满出胶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管道内的挤胶螺杆,所述挤胶螺杆与所述轴承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道为铁氟龙管道。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承煜张瑞杭谢章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同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