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42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水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芯体和底盖。分离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下端设置有下开口,分离器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管壁与分离器筒体的筒壁相切,分离器筒体与进气管一体成型。芯体包括顶盖、出气管和螺旋导流板,顶盖封堵在上开口处,出气管穿设在分离器筒体中,螺旋导流板设置在出气管的外壁上,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底盖封堵在下开口处,底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水分离器,能够实现多级分离,保证汽水分离效果,结构简单,体积小,阻力低,便于拆卸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汽水分离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汽水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将气体和液体分离的设备。现有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汽水分离器包括单级分离器和多级分离器,单级分离器分离效果不好,多级分离器一般增加过滤板或增设吸附液滴能力强的毛细管等过滤层,而这种多级分离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阻力高,不便维护,制造成本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汽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水分离器,能够保证汽水分离效果,结构简单,体积小,阻力低,便于拆卸和维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其上端设置有上开口,下端设置有下开口,所述分离器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筒壁相切,所述分离器筒体与所述进气管一体成型;芯体,包括顶盖、出气管和螺旋导流板,所述顶盖封堵在所述上开口处,所述出气管穿设在所述分离器筒体中,所述螺旋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外壁上,所述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底盖,封堵在所述下开口处,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排水孔。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电动排水阀,所述电动排水阀安装在所述底盖的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排水孔的开闭。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芯体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且位于所述分离器筒体与所述进气管的连接处,用于限制由所述进气管进入到所述分离器筒体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导流板的外径比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内径小3-4mm。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汽水分离器。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底盖的内表面为斜面,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斜面的最低处。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芯体由金属或树脂材料制成。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所述分离器筒体和所述进气管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紧固卡箍,所述顶盖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上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紧固卡箍固定;和/或第二紧固卡箍,所述底盖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下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紧固卡箍固定。作为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气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螺旋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顶盖的上方。本技术提供的汽水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汽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氢气系统电堆出口处,过量未参与反应的氢气与水的混合物由进气管切向进入分离器筒体内,在分离器筒体的内壁产生高速螺旋气流,液态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分离器筒体的内壁往下流,进行一级分离;靠近芯体的中间区域,部分高速气流与出气管发生碰撞进行二级分离;未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继续沿着螺旋导流板螺旋下行进行三级分离,产生的液态水随螺旋导流板流至底盖,并由底盖上的排水孔排出,分离后的汽体沿出气管排出至氢气循环泵入口。本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具有如下优点:(1)在不增加过滤板或增设吸附液滴能力强的毛细管等过滤层的情况下,实现多级分离,保证汽水分离效果;(2)分离方式简单,总体阻力小,能耗低;(3)结构简单、紧凑,汽水分离器总体体积小,制造成本低;(4)将分离器筒体与进气管集成在一起,同时将顶盖、出气管和螺旋导流板集成在一起,可以便于安装,方便拆卸和维护,保证密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分离器筒体;11-进气管;2-芯体;21-顶盖;211-安装孔;22-出气管;221-第一段;222-第二段;23-螺旋导流板;24-挡板;3-底盖;4-电动排水阀;5-第一紧固卡箍;6-第二紧固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水分离器,可以应用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中。具体地,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1、芯体2和底盖3。分离器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下端设置有下开口,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且进气管11的管壁与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相切,分离器筒体1与进气管11一体成型。芯体2包括顶盖21、出气管22和螺旋导流板23,顶盖21封堵在上开口处,出气管22穿设在分离器筒体1中,螺旋导流板23设置在出气管22的外壁上,芯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底盖3封堵在下开口处,底盖3上设置有排水孔。本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氢气出口处,过量未参与反应的氢气与水的混合物由进气管11切向进入分离器筒体1内,在分离器筒体1的内壁产生高速螺旋气流,液态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分离器筒体1的内壁往下流,进行一级分离;靠近芯体2的中间区域,部分高速气流与出气管22发生碰撞进行二级分离;未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继续沿着螺旋导流板23螺旋下行进行三级分离,产生的液态水随螺旋导流板23流至底盖3,并由底盖3上的排水孔排出,分离后的汽体沿出气管22排出至氢气循环泵入口。本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具有如下优点:(1)在不增加过滤板或增设吸附液滴能力强的毛细管等过滤层的情况下,实现多级分离,保证汽水分离效果;(2)分离方式简单,总体阻力小,能耗低;(3)结构简单、紧凑,汽水分离器总体体积小,制造成本低;(4)将分离器筒体1与进气管11集成在一起,同时将顶盖21、出气管22和螺旋导流板23集成在一起,可以便于安装,方便拆卸和维护,保证密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还包括电动排水阀4,电动排水阀4安装在底盖3的底部,用于控制排水孔的开闭。电动排水阀4可以周期性的开启,使分离出的液态水排出分离器筒体1。进一步地,电动排水阀4经螺栓连接固定在底盖3上。优选地,电动排水阀4上设置有贴合平面,贴合平面能够与底盖3的底面贴合,从而省略了连接管等结构,可以缩减汽水分离器的体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紧固卡箍5,分离器筒体1的上端与顶盖2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卡箍5固定。即第一紧固卡箍5抱紧在分离器筒体1上端的外壁上,以使顶盖21稳定可靠地封堵分离器筒体1的上开口。第一紧固卡箍5为非穿孔型卡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离器筒体(1),其上端设置有上开口,下端设置有下开口,所述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且所述进气管(11)的管壁与所述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相切,所述分离器筒体(1)与所述进气管(11)一体成型;/n芯体(2),包括顶盖(21)、出气管(22)和螺旋导流板(23),所述顶盖(21)封堵在所述上开口处,所述出气管(22)穿设在所述分离器筒体(1)中,所述螺旋导流板(23)设置在所述出气管(22)的外壁上,所述芯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n底盖(3),封堵在所述下开口处,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排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器筒体(1),其上端设置有上开口,下端设置有下开口,所述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且所述进气管(11)的管壁与所述分离器筒体(1)的筒壁相切,所述分离器筒体(1)与所述进气管(11)一体成型;
芯体(2),包括顶盖(21)、出气管(22)和螺旋导流板(23),所述顶盖(21)封堵在所述上开口处,所述出气管(22)穿设在所述分离器筒体(1)中,所述螺旋导流板(23)设置在所述出气管(22)的外壁上,所述芯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
底盖(3),封堵在所述下开口处,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排水阀(4),所述电动排水阀(4)安装在所述底盖(3)的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排水孔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2)还包括挡板(24),所述挡板(24)设置在所述出气管(22)的管壁上,且位于所述分离器筒体(1)与所述进气管(11)的连接处,用于限制由所述进气管(11)进入到所述分离器筒体(1)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板(23)的外径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利民刘志祥李强赵庆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