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235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中央处理系统和供电系统,中央处理系统通过导线分别与搜索系统、跟踪系统、光电系统和伺服系统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系统通过无线或导线与显控终端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中央处理系统通过无线与打击系统实现信息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无人机技术领域。该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相互协同工作,减少探测盲区,从而提高了探测的精准度,且降低了单个雷达的工作压力,有利于延长雷达的使用寿命,采用双雷达体制,实现了大空域扫描和高精度跟踪,可以设置报警区域,当目标机接近指控站,给出声音和图像报警显示,提醒地面操作人员关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反无人机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无人机侦测探测和无人机反制两部分,无人机侦测探测技术主要有:于无线电的无人机侦测探测、基于雷达的无人机探测、基于光电的无人机探测,三种技术都已经应用于安保、赛事保障、边境和涉密区域无人机防护,无人机反制反无人机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二是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用无人机反制无人机等,三是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现有的反无人机探测系统一般依靠单个雷达实现,当探测系统探测到入侵目标时,需要对目标进行跟踪,同时还需要继续进行无人机探测,容易出现探测盲区,造成目标遗漏,从而影响结果单的准确性,且单个雷达工作压力较大,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当探测系统探测到入侵目标时,需要对目标进行跟踪,同时还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和供电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导线分别与搜索系统(3)、跟踪系统(4)、光电系统(5)和伺服系统(6)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无线或导线与显控终端(8)实现双向信息传输,所述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无线与打击系统(7)实现信息传输,所述供电系统(2)通过导线分别为中央处理系统(1)、搜索系统(3)、跟踪系统(4)、光电系统(5)、伺服系统(6)、显控终端(8)和打击系统(7)提供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和供电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导线分别与搜索系统(3)、跟踪系统(4)、光电系统(5)和伺服系统(6)实现双向信息传输,且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无线或导线与显控终端(8)实现双向信息传输,所述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无线与打击系统(7)实现信息传输,所述供电系统(2)通过导线分别为中央处理系统(1)、搜索系统(3)、跟踪系统(4)、光电系统(5)、伺服系统(6)、显控终端(8)和打击系统(7)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系统(3)包括搜索雷达(31)、距离对比模块(32)、结果分析模块(33)和声光报警模块(34),所述搜索雷达(3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距离对比模块(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对比模块(3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结果分析模块(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结果分析模块(3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声光报警模块(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系统(4)包括跟踪雷达(41)和数据转换模块(42),所述跟踪雷达(4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转换模块(4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探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6)包括转动角度调节模块(61)、倾斜角度调节模块(62)、搜索伺服模块(63)和跟踪伺服模块(64),所述搜索伺服模块(6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搜索雷达(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跟踪伺服模块(6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跟踪伺服模块(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汉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