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35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9
一种用于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器板(1),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热交换器(50)包括板底部(2),在该板底部中至少有一个布置在底部平面(BE)中的贯通开口(4a)。贯通开口(4a)由热交换器板(1)形成并被远离板底部(2)侧向突出的开口边缘(5)包围。开口边缘(5)被形成为:贯通开口(4)的直径(D)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沿垂直于底部平面(BE)的法向方向(R)从底部平面(BE)起增大,使得贯通开口(4)的直径(D)在相对于法向方向(R)预先确定的距底部平面(BE)的至少一个距离(A)处具有至少与底部平面(BE)中相同的值(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该热交换器板尤其是用于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包括这种类型的热交换器板的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构造为为堆叠板式或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用于在以流体分离的方式通过热交换器的两种流体之间传递热量。为此目的,通常在热交换器中形成由第一流体流过的多个第一流体通道和由与第一流体流体分离的第二流体流过的多个第二流体通道。借助于多个板形成流体通道,所述多个板沿堆叠方向以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堆叠并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地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之间的中间空间沿着堆叠方向交替形成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为了将第一流体分配到全部的第一流体通道并将第二流体分配到全部的第二流体通道,通常在各个板的板底部中设置有贯通开口,每个贯通开口分别被沿堆叠方向突出的圆顶包围。所述圆顶能够被焊接到在堆叠方向上相邻的板上。以这种方式将沿堆叠方向布置在两个第一流体通道之间的第二流体通道流体地桥接,即,第一流体能够跨过第二流体通道被分配到第一流体通道,并且能够在流过第一通道之后再次从第一通道中被收集。因此,这同样适用于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由于包围相应的贯通开口的圆顶的几何形状(在传统热交换器中,该圆顶通常随着远离板底部而逐渐地变细,这意味着贯通开口的直径随着远离板底部而减小),因此无法实现热交换器的如下构造: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或第二流体通道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直接相邻布置,并通过所述贯通开口和它们的圆顶流体地桥接。相反,仅如下构造无需大量技术努力就能够实现:在该构造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沿堆叠方向交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建一种热交换器板的改进的实施例,该热交换器板能够实现热交换器,尤其是堆叠板式或板式热交换器,在这种情况下,沿着堆叠方向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任何顺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种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热交换器板的板底部中提供贯通开口,该贯通开口具有从板底部突出的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以圆顶状的方式形成并且优选地完全周向地包围贯通开口。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重要的是沿垂直于板底部(法向)方向形成开口边缘,即圆顶,使得至少在一些部分中贯通开口的直径沿法向方向增大。开口边缘或由开口边缘包围的贯通开口的这种几何形状能够借助于材料配合以简单的方式将开口边缘直接地连接到相邻的热交换器板。结果,在具有沿堆叠方向以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堆叠的这样的多个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器中,能够因此形成上面提到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类似的任何布置,这些流体通道形成在在堆叠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相应的热交换器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热交换器,尤其是用于堆叠式片式热交换器或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包括板底部。板凸缘领能以完全周向的方式以一定角度从板底部的外缘向外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板底部和板凸缘由相同的材料一件式的制成。底部平面的位置由板底部中存在的至少一个贯通开口确定。板底部中的贯通开口的开口横截面因此在底部平面中延伸。该贯通开口是由开口边缘包围,该开口边缘从板底部横向地突出,优选是弯曲的。开口边缘和板底部也优选地形成为一件式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即,开口边缘和板底部优选地彼此整体地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开口边缘被设计成使得贯通开口的直径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沿垂直于底部平面的法向方向随着远离底部平面而增大,使得贯通开口的直径在相对于法向方向预先确定的距离底面至少一个距离内比在底面内具有更大的值。开口边缘优选朝着开口平面逐渐变细,特别优选地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朝着开口平面逐渐变细。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开口的边缘处有足够的面积用于热交换器板与热交换器的相邻的热交换器板的材料配合,尤其是用于钎焊连接或焊接连接。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开口边缘沿法向方向从底部平面延伸到平行于底部平面延伸的端部平面。在该实施例中,在端部平面中的贯通开口的直径大于在底部平面中贯通开口的直径。特别优选地,端部平面中的直径能够具有最大值。根据有利的改进方案,不仅贯通开口的直径,而且贯通开口的横截面在端部平面上至少具有与在底部平面中相同的值,优选具有更大的值。特别优选地,贯通开口的直径和/或贯通开口的横截面能够首先沿法向方向减小,然后再次增大。因此,通过将开口边缘简单地弯曲就能够实现对于本专利技术至关重要的开口边缘的几何形状。开口边缘能够有利地向外弯曲至少90°,优选地至少180°。因此,从板底部的背离板底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平行于板底部延伸,使得该端部能够被平坦地钎焊到或焊接到相邻的热交换器板上。因此,特别优选地,背离板底部的端部平行于底部平面延伸。替代地,也能够想到的是,端部相对于底部平面成锐角地布置。该变型能够在技术上特别容易地实施,因为能够省区端部分别平行于底部平面或板底部的精确对准。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开口边缘被形成为优选地完全地周向包围贯通开口的圆顶。以此方式,当将热交换器板安装在热交换器中并且钎焊或焊接到相邻的热交换器板上时,该圆顶能够用于将由圆顶包围的贯通开口相对于径向布置在圆顶外部的区域流体密封地分离。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开口边缘形成为在沿法向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弯曲。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热交换器板的法向方向上的俯视图中,贯通开口以及进而开口边缘具有圆,优选地椭圆形或圆形的几何形状。然而,在该示例的变型中,也能够实现其他几何形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被形成为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板,这些板沿法向方向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堆叠,其中,在法向方向上相邻的相应的两个板限定了流体路径。板中的至少一个是先前所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因此,上述热交换器板的优点也转移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热交换器板的贯通开口的开口边缘通过钎焊连接或焊接连接材料配合地连接至在法向方向上相邻的板,该板能够是但不必须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法向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板,优选多个板分别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形成。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堆叠方向上在形成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的两个板之间布置有如下的板,其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的不同之处在于,贯通开口不被横向突出的开口边缘所包围。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种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在法向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板在它们的贯通开口的区域中横向于法向方向开口无重叠地,尤其是无形状配合地彼此抵靠。根据以上描述,这至少两个板优选地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形成。有利地,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增加每个板的开口或开口边缘的要满足的位置公差,因为即使相邻板横向于法向方向略有偏移,仍然能够实现板彼此抵靠,这足以将板彼此固定。这降低了板的制造成本和热交换器的装配成本。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每个板横向于法向方向无重叠地,尤其是无形状配合地抵靠在与其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器板(1),所述热交换器板尤其用于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n-具有板底部(2),在所述板底部中存在至少一个贯通开口(4a),所述贯通开口布置在底部平面(BE)中并由开口边缘(5)包围,所述开口边缘由所述热交换器板(1)形成并且横向地从所述板底部(2)突出,优选地被弯曲,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沿垂直于底部平面(BE)的法向方向(R)延伸,/n-其中,所述开口边缘(5)形成为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的直径(D)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沿所述法向方向(R)随着远离底部平面(BE)而增大,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的直径(D)在距离底部平面(BE)至少一个距离(A)处具有比在底部平面(DE)中更大的值,所述距离是相对于所述法向方向(R)预先确定的。/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0 DE 102020201131.11.一种用于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器板(1),所述热交换器板尤其用于堆叠板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
-具有板底部(2),在所述板底部中存在至少一个贯通开口(4a),所述贯通开口布置在底部平面(BE)中并由开口边缘(5)包围,所述开口边缘由所述热交换器板(1)形成并且横向地从所述板底部(2)突出,优选地被弯曲,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沿垂直于底部平面(BE)的法向方向(R)延伸,
-其中,所述开口边缘(5)形成为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的直径(D)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沿所述法向方向(R)随着远离底部平面(BE)而增大,使得所述贯通开口(4)的直径(D)在距离底部平面(BE)至少一个距离(A)处具有比在底部平面(DE)中更大的值,所述距离是相对于所述法向方向(R)预先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一些部分中,所述开口边缘(5)朝着所述底部平面(BE)逐渐变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边缘(5)沿着所述法向方向(R)从所述底部平面(BE)延伸到平行于所述底部平面(BE)的端部平面(EE),
-所述贯通开口(4a)在端部平面(EE)中的的直径(D)大于其在底部平面(BE)中的直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端部平面(EE)中的贯通开口(4a)的开口横截面(Q)具有至少与底面(BE)中的相同的值(qEE),优选具有更大的值(qEE)。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开口(4a)的直径(D)和/或开口横截面(Q)沿着所述法向方向(R)首先减小然后再次增大。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边缘(5)向外弯曲至少90°,优选至少18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交换器板,
其特征在于,
背离所述板底部(2)的端部(7)平行于所述底部平面(BE)延伸或与所述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得利亚斯·德兰科托马斯·默滕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