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2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阻尼把手、刹车线,制动固定座、刹车线固定组件和连接轴,所述刹车线一端与所述阻尼把手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一端,所述制动固定座的工作面设置有磁性金属块和刹车片。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阻尼把手牵引刹车线,带动制动固定座转动,使得其上的磁性金属块靠近或远离飞轮,达到调节阻尼的目的,并且当刹车片和飞轮接触紧密时,达到制动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班时间也越来越多,对于可以室内进行有氧锻炼的动感单车的需求也持续上升。之前动感单车大多采用皮带带动惯性飞轮转动的方式实现运动过程,由于惯性飞轮具有较大的惯性作用,其制动机构不能及时发挥制动作用,很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后续便陆续推出了各种采用磁流变式阻尼器或者液压阻尼器等阻尼调节装置的动感单车。其中,专利号为CN11096633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采用可调节液压阻尼器代替传统的惯性飞轮作为动感单车的阻尼器,阻尼直接作用在脚踏板上,传动效率高;同时,该技术通过扇形阀门对阻尼孔的遮挡程度实现了对液压油流通速度的控制,当扇形阀门完全遮挡住阻尼孔时,液压油停止流通,阻力最大,当扇形阀门逐渐打开阻尼孔时,液压油流通量逐渐增大,阻力逐渐减小,再配合该技术的刹车线一端与可变挡的变档手闸连接,另一端与扇形阀门连接,通过指拨变档手闸实现了对扇形阀门开合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动感单车的变速调节。这种方式虽然采用了可调节液压阻尼器代替传统的惯性飞轮作为动感单车的阻尼器,传动效率提高而且阻尼调节更准确,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居家安装使用。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居家使用、具有多级阻尼调节功能且制动效果好的阻尼调节装置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阻尼调节装置结构过于复杂、阻尼调节功能单一、制动功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采用磁性金属块和刹车片共同作用的方式,通过阻尼把手牵引刹车线,带动制动固定座转动,其上的磁性金属块向飞轮方向靠近,两者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大,飞轮转动的阻力也随之增大,当制动固定座转动到刹车片和飞轮紧密接触时,飞轮在磁性金属块和刹车片的共同作用下停止转动。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包括阻尼把手、刹车线、制动固定座、刹车线固定组件和连接轴,所述刹车线一端与所述阻尼把手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一端,所述制动固定座的工作面设置有磁性金属块和刹车片。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金属块和所述刹车片沿所述制动固定座弧线设置,且所述磁性金属块位于所述刹车片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支架、蜗杆、限位螺母,所述固定支架中间设置有通孔一,所述蜗杆穿过所述通孔一,所述蜗杆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一端与所述刹车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T形圆柱头与所述制动固定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沿其轴向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制动固定座和所述固定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固定座上设置有通孔二,所述T形圆柱头卡接于所述通孔二中。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上端设置有条形槽口。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固定座两侧设置有耳冒,并通过螺栓横向贯穿所述耳冒固定在U型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线包括绳套和设置在其内的钢丝绳。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为橡胶材质,且所述刹车片上设置有若干圆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飞轮外侧径向设置制动固定座,并在制动固定座沿弧线方向上依次设置磁性金属块和刹车片,可以对飞轮同时作用,通过磁性金属块的靠近和远离飞轮,实现阻尼调节,通过刹车片和飞轮的紧密接触,实现了单车的制动,不仅能同时实现阻尼调节和制动作用,还极大的简化了结构,便于安装维护。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有刹车线的刹车线固定组件,并将其由连接轴和制动固定座连接,实现了多级微调,同时刹车线和穿过固定支架的蜗杆连接,当刹车线被牵引时,拉动蜗杆沿螺纹孔直线运动,提高了调节的精准性,可实现微调。3、本技术通过将刹车线和阻尼把手连接,阻尼把手仅需牵引刹车线并将之固定,其阻尼把手可设置成多种结构,使得本技术可以适用于多种阻尼把手,灵活搭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1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作用方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10、阻尼把手;120、刹车线;130、刹车线固定组件;131、蜗杆;132、固定支架;133、限位螺母;140、制动固定座;141、耳冒;142、U型架;150、磁性金属块;160、刹车片;170、飞轮;180、连接轴;181、复位弹簧;182、T形圆柱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阻尼把手110、刹车线120、制动固定座140、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和连接轴180,所述刹车线120一端与所述阻尼把手110连接,由所述阻尼把手110牵引刹车线120运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一端,使得被牵引的刹车线120作用在刹车线固定组件130上,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另一端和所述制动固定座140上端通过所述连接轴180连接,所述制动固定座140的工作面设置有磁性金属块150和刹车片160,对单车的飞轮170共同作用,其中,磁性金属块150需要具有强磁性,从而和金属制成的飞轮170之间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固定座140为弧形结构,便于沿所述飞轮170外侧径向设置,所述磁性金属块150和所述刹车片160沿所述制动固定座140弧线设置,且所述磁性金属块150位于所述刹车片160上端,避免所述刹车片160和所述飞轮170紧密接触时,所述磁性金属块150和所述飞轮17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包括固定支架132、蜗杆131、限位螺母133,所述固定支架132中间设置有供所述蜗杆131穿过的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上端设置有条形槽口,并且将所述固定支架132贯穿,防止蜗杆131在刹车线120牵引下做直线运动时产生热量集中导致孔变形,所述蜗杆131两端分别配合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母133,所述限位螺母133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132的两侧,当所述蜗杆131在所述刹车线120牵引下运动时,可以沿其上的螺纹线以转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包括阻尼把手(110)、刹车线(120)、制动固定座(140)、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和连接轴(180),所述刹车线(120)一端与所述阻尼把手(11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固定座(140)的工作面设置有磁性金属块(150)和刹车片(1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包括阻尼把手(110)、刹车线(120)、制动固定座(140)、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和连接轴(180),所述刹车线(120)一端与所述阻尼把手(11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固定座(140)的工作面设置有磁性金属块(150)和刹车片(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金属块(150)和所述刹车片(160)沿所述制动固定座(140)弧线设置,且所述磁性金属块(150)位于所述刹车片(160)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固定组件(130)包括固定支架(132)、蜗杆(131)、限位螺母(133),所述固定支架(132)中间设置有通孔一,所述蜗杆(131)穿过所述通孔一,所述蜗杆(131)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母(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车阻尼调节制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31)一端与所述刹车线(1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180)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180)的另一端通过T形圆柱头(1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