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黎鹂专利>正文

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1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L形弯管、第一万向竹节管、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和吸痰管接头;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第一万向竹节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吸痰管接头固定连接在L形弯管的外侧并与L形弯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高压氧直接输入患者气管内,吸氧效果较佳,而且可配合吸痰设备进行吸痰操作,同时通过万向竹节管的伸缩、转动,可任意调整装置与高压氧管路或气管套管的连接角度,便于调整至最适合患者的位置,配合弹性夹板可有效避免硬性连接导致的管路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等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及时纠正代谢障碍、防止心肌缺血、缺氧及肺水肿、肺内感染、改善肝、肾功能、促进解毒、排尿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等,有利于提高机体整体的防卫功能,对改善脑外伤等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高压氧的吸入方式一般是患者通过氧气面罩或氧帐直接呼吸吸氧,但是对于一些颅脑、胸腹等外伤造成的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不通畅的重症患者,由于其自主呼吸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做气管的切开手术,在颈段气管内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对于此类患者,佩戴氧气面罩吸氧效果较差,氧气易从气管切开的部位泄漏,导致患者的实际吸氧量非常少,而且对于面部外伤的患者,佩戴氧气面罩会增加其不适感甚至加重伤情,而直接将高压氧管路与气管切开部位的气管套管连接后,将会影响对患者进行吸痰等措施,需要反复拆卸高压氧管路,操作繁琐的同时,易对患者气管切开部位造成损伤,因此,现有高压氧的吸入方式对于气切患者来说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气管切开部位的气管套管和高压氧管路直接连接的方式以解决吸氧效果差、不适感较强以及操作繁琐等问题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L形弯管、第一万向竹节管、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和吸痰管接头;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第一万向竹节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吸痰管接头固定连接在L形弯管的外侧并与L形弯管连通,且所述吸痰管接头与第一连接管接头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L形弯管与第一连接管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万向竹节管,所述第二万向竹节管一端与L形弯管端部外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接头端部固定插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接头的圆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盘。进一步的,所述吸痰管接头的外端内部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通过柔性连接带与L形弯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前端部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一组弹性夹板,所述弹性夹板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管接头前端部铰接,且铰接处均安装有扭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使高压氧直接输入患者气管内,吸氧效果较佳,而且通过万向竹节管的伸缩、转动,可任意调整装置与高压氧管路或气管套管的连接角度,便于调整至最适合患者的位置,配合弹性夹板可有效避免硬性连接导致的管路脱落等问题;同时通过环形限位盘可方便的对连接管接头进行更换、清洗、消毒等;2、本技术可通过吸痰管接头连接吸痰设备直接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也可通过吸痰管接头使患者进行一级吸氧,集多功能于一体,而且通过密封塞可对吸痰管接头进行密封,避免高压氧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L形弯管;2-第一万向竹节管;3-第二万向竹节管;4-第一连接管接头;5-第二连接管接头;6-吸痰管接头;7-环形限位盘;8-弹性夹板;61-密封塞;62-柔性连接带;81-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参见附图1,给出了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装置包括L形弯管1、第一万向竹节管2、第二万向竹节管3、第一连接管接头4、第二连接管接头5和吸痰管接头6;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2的上端部与L形弯管1的下端部固定插接,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2上端部的内径与L形弯管1下端部的外径相对应,所述第二万向竹节管3的左端部与L形弯管1的右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4的左端部与第二万向竹节管3的右端部固定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4左端部的外径与第二万向竹节管3右端部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5的上端部与第一万向竹节管2的下端部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5上端部的外径与第一万向竹节管2下端部的内径相对应,所述吸痰管接头6固定连接在L形弯管1左端部的外侧,所述吸痰管接头6与第二万向竹节管3、第一连接管接头4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4前端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弹性夹板8,所述弹性夹板8为L形板,所述弹性夹板8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接头4铰接,且铰接处安装有扭簧81;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4和第二连接管接头5的圆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盘7;所述吸痰管接头6的外端内部设置有密封塞61,所述密封塞61的上部通过柔性连接带62与L形弯管1的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塞61的外径与吸痰管接头6的内径相对应,用于对吸痰管接头6进行密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当需要对气切患者进行高压氧输入时,通过第一连接管接头4与患者气管切开部位放入的金属气管套管连接,而气管套管的外侧一般会固定设置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左右两侧通过连接绑绳与颈部固定,所述弹性夹板8在第一连接管接头4与气管套管连接后,分别夹持在所述金属片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固定,防止第一连接管接头4与气管套管脱离;通过第二连接管接头5与高压氧管路连接,并通过转动、拉伸调整第一万向竹节管2和第二万向竹节管3使装置处于适合患者状态并且吸氧效果最佳的位置,随后通入高压氧即可;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向外拔出密封塞61,将吸痰设备直接与吸痰管接头6连接操作即可,吸痰结束后将密封塞61重新插入吸痰管接头6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61通过柔性连接带62与L形弯管1固定连接,可有效防止密封塞61丢失;同时针对无呼吸能力的重症患者,还可通过吸痰管接头6进行一级吸氧;当需要对连接管接头进行更换时,通过环形限位盘7即可方便的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L形弯管、第一万向竹节管、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和吸痰管接头;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第一万向竹节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吸痰管接头固定连接在L形弯管的外侧并与L形弯管连通,且所述吸痰管接头与第一连接管接头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L形弯管、第一万向竹节管、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和吸痰管接头;所述第一万向竹节管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L形弯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接头的一端与第一万向竹节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所述吸痰管接头固定连接在L形弯管的外侧并与L形弯管连通,且所述吸痰管接头与第一连接管接头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切患者高压氧喉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弯管与第一连接管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万向竹节管,所述第二万向竹节管一端与L形弯管端部外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黎鹂韩姜育
申请(专利权)人:孙黎鹂韩姜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