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野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1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与支撑组件连接的气管插管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连接底板的支撑杆。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按照能够容纳于该支撑组件中的方式与支撑组件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杆和连接部件。其中,至少两根支杆按照能够相对彼此转动的方式铰接。在使用时,将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放入患者口中,使得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口部持续保持张开状态,方便医生进行插管;在使用结束时,可以进行折叠压缩,缩小体积方便收纳。同时,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使用气管插管固定组件来固定气管插管,减少输气过程中对患者的气管造成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空间,保证安全性,便于医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置入气管。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急救复苏、手术麻醉和开放气道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使用气管插管时,常常需要将患者的口、咽部和气管成一直线后,从口腔经声门将气管内导管插入到气管中,因此需要持续保持张口的姿态。但在插管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不适而不自主的想要闭口,并且一些麻醉或昏迷后的患者处于失去意识的状态下,无法自主张口,给插管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并且,使用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也是插管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持续撑开患者口部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目前的现有技术,CN2051500608U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撑口器。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下各设有一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垂直安装,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牙槽,所述固定板的两边上开设有腰槽孔,所述腰槽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位于下方的支撑板还设有压舌板。该撑口器设有牙槽,使牙齿得到缓冲,所述牙槽与牙齿排列相适应,使的胃镜撑口器不旋转且不宜脱口,具有吸水功能的压舌板,当长时间张开口腔,能够有效吸收口腔产生的唾液,降低了产生咳嗽反胃等症状,同时支撑板可以通过固定螺栓调节,应用不同大小的口腔。但该撑口器在放入患者口腔时需要一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口腔保持较大的张开角度,并需要保持该状态;同时,需要另一位医护人员将撑口器放入患者口中,再将螺栓固定到合适的位置。由于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呼吸不畅,需要急速救援否则容易窒息导致死亡。因此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手术的时间极其珍贵,因此在使用该撑口器时不但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不利于急诊科的人员分配,同时在进行螺栓固定时十分的费时,浪费了患者宝贵的救援时间,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救助效率。同时在医生打开患者的口腔时,大部分患者因为窒息容易挣扎,很难将大体积的撑口器准确放入口中,在放入和固定的过程在容易对患者的口腔及牙齿造成伤害,为患者增添新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医生快速撑开患者口腔,并且能够固定气管插管的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至少包括支撑组件和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铰接的至少一个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内的至少一个球状连接头。其中,在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空间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球状连接头按照能够改变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底板的角度以使得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收纳于所述底板内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或所述第二底板抵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包括:连接轴、活动扣环和与所述活动扣环连接的球头杆,所述球头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所述活动扣环的连接轴,所述球状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球头杆相对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扣环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臂,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臂,且相对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口。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一端部均设置有圆柱形通孔,所述连接轴按照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以所述连接轴为轴线在所述活动扣环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所在平面内相对彼此转动的方式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端部的圆柱形通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至少包括连接部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分别与所述连接部件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杆相对连接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底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相对连接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底板铰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回转轴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与所述第二回转轴套接,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第二回转轴铰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底板连接件和第二底板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底板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支杆通过第一回转轴铰接,所述第一回转轴上套接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第三回转轴铰接,所述第三回转轴上套接有第三扭簧。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彼此相互转动以压缩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空间/距离时容纳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的容纳空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扣环和扣环固定部件,所述扣环和扣环固定部件按照能够保持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相互卡合。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设置有压舌板。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第一,本技术以可折叠的支撑杆连接两底板,能够折叠支杆从而缩小装置的体积,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患者的口部撑开较小角度便可放入患者口中,轻松操作并且不易对患者的口腔和牙齿造成伤害。并且本装置的可折叠支撑杆采用了扭簧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使用时能够由于扭簧的弹力将装置的上底板和下底板迅速打开,从而将患者的口部快速撑开,不需要采取其他繁复的固定操作,节约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增加了医生的救援效率。第二,本技术设置有能够容纳于底板的容纳空腔中的气管插管固定组件。可以在医生进行插管后根据需要扣动扳片取出该固定组件采用活动扣环进行气管插管的固定,而不需要增加其他复杂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进行气管插管的固定,减少医生的操作难度;同时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该气管插管固定组件能够容纳于底板中,不会阻挡医生视野影响插管,便于使用。第三,本技术在上底板和/或下底板上设置有柔性部,在撑开患者口腔时,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的口腔黏膜和牙齿;同时,该柔性部还能够吸收患者口腔中分泌的粘液,一定程度上避免粘液随气管插管流入患者的气管的风险。第四,本技术在上底板和/或下底板上还设置有光源,能够在使用该撑口器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咽喉进行精准照明,提高医生的插管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板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杆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管插管固定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气管插管固定组件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连接部件51:第一支杆52:第二支杆6:柔性吸水材料7:扣环8:压舌片9:扣环固定部件11-1: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至少包括支撑组件和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n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铰接的至少一个支撑杆(5)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和/或第二底板(2)内的至少一个球状连接头(19),其中,/n在所述支撑杆(5)相对所述第一底板(1)和所述第二底板(2)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之间的距离/空间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球状连接头(19)按照能够改变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相对所述第一底板(1)或所述第二底板(2)的角度以使得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收纳于所述底板内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底板(1)和/或所述第二底板(2)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气管插管辅助装置,至少包括支撑组件和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铰接的至少一个支撑杆(5)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和/或第二底板(2)内的至少一个球状连接头(19),其中,
在所述支撑杆(5)相对所述第一底板(1)和所述第二底板(2)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之间的距离/空间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球状连接头(19)按照能够改变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相对所述第一底板(1)或所述第二底板(2)的角度以使得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收纳于所述底板内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底板(1)和/或所述第二底板(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固定组件(100)包括:连接轴(21)、活动扣环(29)和与所述活动扣环(29)连接的球头杆,
所述球头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臂(20)连接所述活动扣环(29)的连接轴(21),所述球状连接头(19)设置于所述球头杆相对所述活动扣环(29)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环(29)包括第一半圆环(22)和第二半圆环(24),
所述第一半圆环(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臂(26),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臂(2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口(27);
所述第二半圆环(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臂(25),且相对所述第三连接臂(2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口(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0)、所述第二连接臂(26)和所述第三连接臂(25)的一端部均设置有圆柱形通孔,
所述连接轴(21)按照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连接臂(26)和所述第三连接臂(25)以所述连接轴(21)为轴线在所述活动扣环(29)和所述第一连接臂(20)所在平面内相对彼此转动的方式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臂(20)、所述第二连接臂(26)和所述第三连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丁昭勇
申请(专利权)人:田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