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15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包含:门体;智能锁,设置在门体内且位于门体的一侧;智能锁包含:壳体;锁定件,设于壳体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出壳体和门体用于锁定或解锁门体;操作把手,设于壳体外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并操作以解锁锁定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锁附近的温度;电池,用于为智能锁供电;控制器,用于控制智能锁;第一冷却管路,设于壳体外部且至少部分与壳体接触以对壳体进行降温;冷却管路内设有冷却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能够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通用性更高,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
技术介绍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相对于机械锁要安全方便很多。传统的安装有智能锁的门通常在普通环境中使用,如果遇到火灾或者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由于高温影响会影响智能锁的解锁性能,同时高温使智能锁温度升高,无法用手接触正常开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包含:门体;智能锁,设置在门体内且位于门体的一侧;智能锁包含:壳体;锁定件,设于壳体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出壳体和门体用于锁定或解锁门体;操作把手,设于壳体外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并操作以解锁锁定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锁附近的温度;电池,用于为智能锁供电;控制器,用于控制智能锁;第一冷却管路,设于壳体外部且至少部分与壳体接触以对壳体进行降温;冷却管路内设有冷却液。进一步地,智能锁还包含:第一泵,用于驱动第一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第一泵设置于第一冷却管路中。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路的与壳体直接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占第一冷却管路的总长度的10%-30%。进一步地,第一泵电性连接至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第一泵。进一步地,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时启动第一泵以第一转速运转;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值时启动第一泵以第二转速运转,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值,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进一步地,智能锁还包含:第二冷却管路,用于冷却操作把手;操作把手内设有冷却通道,第二冷却管路连通至操作把手内的冷却通道和第一冷却管路。进一步地,操作把手上设有用于供第二冷却管路安装连接的安装凸部。进一步地,智能锁还包含:第二泵,用于驱动第二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第二泵设于第二冷却管路中;第二泵电性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时启动第二泵以第三转速运转;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值时启动第二泵以第四转速运转,第四转速大于第三转速。进一步地,第二冷却管路与第一冷却管路的连通点远离壳体。进一步地,第二冷却管路与第一冷却管路的连通点距离了壳体的距离大于1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能够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通用性更高,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的的操作把手的剖视图。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10,门体11,智能锁12,壳体121,锁定件122,操作把手123,安装凸部124,第一冷却管路13,第一泵14,第二冷却管路15,冷却通道16,第二泵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10,包含:门体11和智能锁12。智能锁12设置在门体11内且位于门体11的一侧。其中,智能锁12包含:壳体121、锁定件122、操作把手123、温度传感器、电池和控制器。锁定件122设于壳体121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出壳体121和门体11用于锁定或解锁门体11。操作把手123设于壳体121外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并操作以解锁锁定件12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锁12附近的温度。电池用于为智能锁12供电。控制器用于控制智能锁12。进一步地,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10的门体11内设有第一冷却管路13。第一冷却管路13设于壳体121外部且至少部分与壳体121接触以对壳体121进行降温。冷却管路内设有冷却液。也就是说,在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10的应用环境的温度过高时,例如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者遇到火灾时,第一冷却管路13能够对智能锁12整体进行降温,以在高温环境中降低智能锁12的温度,从而使智能锁12的使用性能保持稳定,同时,降低智能锁12的温度也便于用户手持操作把手123,避免用户手被高温的操作把手123烫伤。该方案提供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10能够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通用性更高,使用更加安全。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智能锁12还包含:第一泵14。第一泵14用于驱动第一冷却管路13中的冷却液。将第一泵14设置于第一冷却管路13中,以便于在需要对智能锁12进行降温时驱动第一冷却管路13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冷却液的降温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路13的与壳体121直接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占第一冷却管路13的总长度的10%-30%。这样设定长度是为了使第一冷却管与壳体121接触的部分不是很大,这样冷却液的冷却路程足够长,智能锁12容易被循环冷却后的冷却液冷却下来。优选地,将第一冷却管路13的与壳体121直接接触的部分的长度设置为占第一冷却管路13的总长度的1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泵14电性连接至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第一泵14。进一步地,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时启动第一泵14以第一转速运转。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值时启动第一泵14以第二转速运转,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值,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这样设置能够节约能耗。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智能锁12还包含:第二冷却管路15。第二冷却管路15用于冷却操作把手123,以避免操作把手123在遇到高温时温度急剧上升从而使得用户无法触碰。具体地,在操作把手123内设有冷却通道16。第二冷却管路15连通至操作把手123内的冷却通道16和第一冷却管路13,以使冷却液能够在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道和冷却通道16中循环,这样对操作把手123的降温效率更高。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操作把手123上设有安装凸部124。安装凸部124用于安装连接第二冷却管路1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智能锁12还包含:第二泵17。第二泵17用于驱动第二冷却管路15中的冷却液。第二泵17设于第二冷却管路15中,以便于在需要对智能锁12进行降温时驱动第二冷却管路15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冷却液的降温效率。进一步地,第二泵17电性连接至控制器。当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时启动第二泵17以第三转速运转。当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值时启动第二泵17以第四转速运转。第四转速大于第三转速。这里,由于第二泵17和第一泵14是不相同的,所以第三转速和第四转速与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包含:/n门体;/n智能锁,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位于所述门体的一侧;/n所述智能锁包含:/n壳体;/n锁定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壳体和所述门体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门体;/n操作把手,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并操作以解锁所述锁定件;/n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智能锁附近的温度;/n电池,用于为所述智能锁供电;/n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锁;/n第一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壳体外部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接触以对所述壳体进行降温;/n所述冷却管路内设有冷却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包含:
门体;
智能锁,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位于所述门体的一侧;
所述智能锁包含:
壳体;
锁定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壳体和所述门体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门体;
操作把手,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并操作以解锁所述锁定件;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智能锁附近的温度;
电池,用于为所述智能锁供电;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锁;
第一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壳体外部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接触以对所述壳体进行降温;
所述冷却管路内设有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锁还包含:
第一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
所述第一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与所述壳体直接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占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总长度的1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池;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所述第一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智能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时启动所述第一泵以第一转速运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主祝志凌郝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