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丽遐专利>正文

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技术

技术编号:295203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纺纱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纺纱机。被钢领和钢丝圈、磁环的导纱环或锭帽的导纱环加捻的纱线,以一定圈数卷绕在旋转的旋转体上,从旋转体一端进入纱线通道,从纱线通道的另一端在牵引机构作用下离开所述旋转体;然后在卷绕机构作用下,卷绕成筒纱或者管纱;进一步,提出采用这种纺纱方法的环锭纺纱机和粗纱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了纱线在卷绕在旋转体时的恒定的张力,而且将纱线的加捻过程和卷绕过程分离,并且施加第二次加捻。有益之处是:一方面,加捻后的纱线有恒定的纱线张力卷绕在旋转体和筒管上,突破了钢领或者磁环的尺寸限制,从而实现了大直径卷装的筒纱的可能性,一方面提高了环锭纺和粗纱机的加捻效果和纱线的引纱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尤其是环锭纺机和粗纱机的加捻方法和卷绕方法。
技术介绍
环锭纺纱机,作为被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设备,由于其原料的适应性广,纱支范围涵盖了从2Ne到300Ne和优异的纱线质量,一直是短纤纺纱领域锭子数最多和最成熟的纺纱机械。作为环锭纺纱机的前一道工序,粗纱机与环锭纺纱机配套使用,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纺纱准备机械。环锭纺作为最为成功的纺纱设备本身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环锭纺工作原理是锭子带动纱线旋转,卷绕在筒管上,纱线带动钢丝圈在钢领上旋转滑动,给须条加捻。一个不利的地方是:由于转速越高,钢丝圈与钢领之间的摩擦越大,限制了钢丝圈的速度,从而限制了环锭纺的纺纱速度,一般钢丝圈的引纱速度不大于40m/min.。另一个不利地方是:纱线带动钢丝圈在钢领上回转加捻后,直接卷绕在筒管上。由于筒管是处在钢领中间,且钢领沿着筒管的轴线上下往复运动。这就有2个不足之处:一方面钢领的直径限制了筒管的纱线容量。越小的钢领对提高钢丝圈的速度是有利的,但是,钢领直径越小,每个筒管的纱线的直径越少,纱线容量越纱。所以钢领的直径与筒管纱线的容量是矛盾的。另一方面,钢领和钢丝圈必须沿着筒管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筒管上纱线卷绕的纱线直径大小发生变化,纱线的张力在不同的筒管不同的高度是变化,随着筒管纱直径的大小变化,因而更容易造成张力的变化引起的纱线断头,降低了环锭纺的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环锭纺纱机的速度,即是提高锭子和钢丝圈的转速(纱线的引纱速度),有各种专利技术方案被提出。如中国专利“环锭纺纱机”(CN109989138A),一种是用高速回转的磁环和磁环上的导纱环取代钢领和钢丝圈,将钢丝圈由纱线驱动的被动驱动,改为磁环主动高速旋转,借助固定在磁环上的导纱环牵引纱线,围绕纱锭进行加捻,并且直接卷绕在纱锭的筒管上。如中国专利“一种高速环锭子启动控制方法与细纱机”(CN111691020A),一种采用高速旋转的锭帽以及锭帽下沿固定的导纱环来牵引纱线,进行高速地回转,进行加捻,然后将加捻后的纱线直接卷绕在纱锭的筒管上。上述提到的两种典型的采用主动旋转的导纱环带动纱线高速回转加捻,从而取代传统的环锭纺的钢丝圈被动牵引对纱线进行加捻的方法,从这个方面去提高环锭纺的锭子的转速,提高纱线的引纱速度。但是上述方案被加捻后的纱线仍然是卷绕在高速旋转的纱锭的筒管上,筒管纱线的容量(纱线直径)仍然受到了磁环直径和锭帽直径的限制;纱线在高速卷绕过程中的纱线张力,仍然随着筒纱直径变化和磁环的升降而一直发生变化,没有一个相对的稳定的纱线张力。因此,所述技术方案在提升纱线回转的转速有改进,但是对于纱线在卷绕过程的纱线张力的稳定一致性,以及突破筒纱的容量没有改进。进一步地是,所述纱线在卷绕在筒管的过程中,所述的钢领、磁环或者锭帽有一个往复的升降过程,将纱线沿着筒管轴线方向来回移动,均匀卷绕在筒管。这种机构不仅增加了设计复杂性和成本,也导致纱线在不同高度时的纱线张力不一样,容易造成断头。因而仅仅在提高环锭纺的锭数和引纱速度有改善,但是对于被加捻后的纱线在筒管上的卷绕容量和纱线在卷绕过程中的卷绕张力一致性却没有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克服目前环锭纺的筒纱纱线容量小和纱线卷绕张力不恒定的问题,也无需钢领、磁环和锭帽的升降运动,从而提高环锭纺的转速和管纱容量以及减少纱线断头,且纱线进行两次加捻作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被纺纱机的钢丝圈、磁环的导纱环或锭帽的导纱环加捻后的纱线,以一定的圈数卷绕在一个高速旋转的旋转体上,然后从旋转体的一端进入纱线通道,在牵引机构作用下,从旋转体的另一端离开所述旋转体。由于旋转体的旋转作用,纱线被再次加捻。进一步在卷绕机构作用下,纱线卷绕成筒纱、管纱等卷装形式。所述旋转体的纱线通道,是一个贯穿旋转体旋转轴心线的通孔,优选地是光滑的圆柱形通孔。这样,纱线从旋转体的外表面退绕后,从纱线通道的一端进入纱线通道,从纱线通道的另一端离开旋转体。在这个过程,由于旋转体的旋转作用,纱线被施加了捻度,从而实现了第二加捻作用,类似于“倍捻”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了纱线在卷绕在旋转体时的恒定的张力,而且将纱线的加捻过程和卷绕过程分离,而且纱线进行了第二次加捻。这样有利的作用就是:一方面,加捻后的纱线有恒定的纱线张力卷绕在旋转体和筒管上,突破了钢领或者磁环的尺寸限制,从而实现了大直径卷装的筒纱的可能性;一方面,除了经过钢丝圈、磁环、锭帽的第一次加捻外,旋转体对纱线进行了第二加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对于采用钢丝圈和钢领加捻的环锭纺,纱线在钢丝圈施加捻度后,卷绕在一个高速旋转的旋转体外表面,形成一段纱线圈。所述纱线圈卷绕在高速旋转体的圈数是:接近一圈、一圈或者一圈以上。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纱线圈数在0.5-10圈中某一个圈数是有利的。为了表述方便和统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纱线”,将粗纱、条筒里的须条或者纤维条、牵伸系统牵伸后的须条或者纱条、钢丝圈、磁环或者锭帽加捻后的须条或者纱线,统称为“纱线”。进一步,所述纱线从旋转体的一端喂入纱线通道,被一个牵引机构牵引从纱线通道另一端出来,在卷绕机构作用下,卷绕成筒纱或者管纱。对于采用磁环的导纱环加捻的磁环纺纱机,纱线在磁环的导纱环施加捻度后,卷绕在所述的高速旋转地旋转体外表面,形成一段纱线圈。所述纱线圈卷绕在高速旋转体的圈数是:接近一圈、一圈或者一圈以上。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纱线圈数在0.5-10圈中某一个圈数是有利的。进一步,所述纱线从旋转体的一端喂入纱线通道,被一个牵引机构牵引从纱线通道另一端出来,在卷绕机构作用下,卷绕成筒纱或者管纱。对于采用锭帽加捻的锭帽纺纱机,纱线在锭帽下沿口的导纱环施加捻度后,卷绕在所述高速旋转地旋转体外表面,形成一段纱线圈。所述纱线圈卷绕在高速旋转体的圈数是:接近一圈、一圈或者一圈以上。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纱线圈数在0.5-10圈中某一个圈数是有利的。进一步,所述纱线从旋转体的一端喂入纱线通道,被一个牵引机构牵引从纱线通道另一端出来,在卷绕机构作用下,卷绕成筒纱或者管纱。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机构是一对导纱罗拉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导纱嘴和槽筒辊,所述导纱最往复运动,牵引纱线卷绕在筒管或者纱管上;所述槽筒辊驱动纱管或者筒管转动,将所述纱线卷绕成筒纱或者管纱。公知地是,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中,被施加捻度后的纱线,直接卷绕在锭子上的筒管外表面,形成一个管纱。所述管纱是位于钢领、磁环或者锭帽的中间位置,管纱的直径由钢领、磁环或者锭帽的直径决定。为了追求很高的加捻速度,钢领、磁环和锭帽的直径更小是有利地。如此一来,在钢领、磁环和锭帽的直径与管纱容量直径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因素,从而限制了管纱的容量。进一步的,在形成管纱的过程中,管纱的直径是逐渐增加,而且沿着筒管的轴线方向直径也是发生变化,因而纱线在卷绕筒管过程中,纱线的张力是不断发生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用于将纤维条、粗纱或纱条加捻制成纱线,其中被钢丝圈(3)、磁环(11)、或者锭帽(13)加捻方式加捻的纱线(1),以一定的圈数卷绕在旋转的旋转体(5)上,从纱线通道(7)的一端进入,从纱线通道(7)另一端离开旋转体(5)后,卷绕成筒纱(6)或者管纱(2),其特征是:所述纱线(1)在旋转体(5)卷绕的圈数至少接近一圈或者一圈或者一圈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用于将纤维条、粗纱或纱条加捻制成纱线,其中被钢丝圈(3)、磁环(11)、或者锭帽(13)加捻方式加捻的纱线(1),以一定的圈数卷绕在旋转的旋转体(5)上,从纱线通道(7)的一端进入,从纱线通道(7)另一端离开旋转体(5)后,卷绕成筒纱(6)或者管纱(2),其特征是:所述纱线(1)在旋转体(5)卷绕的圈数至少接近一圈或者一圈或者一圈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其特征是:所述旋转体(5)沿轴心线(L1)方向有纱线通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其特征是:所述旋转体(5)的纱线通道(7)是贯穿旋转体(5)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独立卷绕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其特征是:所述旋转体(5)是类似圆柱体或者圆锥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遐
申请(专利权)人:邱丽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