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明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7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明治机。针对现有三明治机的反射罩清洗较为困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明治机,包括机壳和可拆卸的烤盘,机壳和烤盘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机壳上的反射罩和设于反射罩与烤盘之间的加热管,反射罩具有凹腔,加热管设于凹腔中,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反射罩的凹腔中设置单独的第一挡筋,在油污沿着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流入凹腔之后,第一挡筋可以阻挡油污流向加热管,将加热管与油污至少部分隔离,减少甚至阻止油污流向加热管区域,从而方便反射罩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明治机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三明治机。
技术介绍
三明治机是一种家用小型煎烤机或蛋糕机,其基本结构包括上盖体、下盖体、上烤盘、下烤盘及加热组件,上盖体与下盖体能相互盖合,上烤盘位于上盖体内,下烤盘位于下盖体内,上烤盘、下烤盘具有模型槽。为方便清洗,下烤盘和上烤盘均可拆卸。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和反射罩,加热管设于反射罩和烤盘之间。为提高反射效率,反射罩通常都具有凹腔,加热管通常通过卡扣和螺钉固定在反射罩的凹腔中。为防止油污流到加热管上,凹腔中设有支撑凸块,加热管固定于支撑凸块上,使得加热管高出凹腔的底壁。设置支撑凸块后,使得整机高度更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段时间后反射罩中经常堆积油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油污等会从烤盘和反射罩之间的空隙经由反射罩内侧壁流入反射罩的凹腔中(当然油污也可能通过其它途径进入反射罩中如滴入反射罩中,但是此种情况并不多见)。油污等会布满整个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由于加热管的存在,加热管会翻盖反射罩的清洗,使得反射罩的清洗较为困难,尤其是位于加热管正下方的间隙区域。此外,部分三明治机在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中开设供加热管的接线端子穿过的通孔,油污还可能从通孔进入机体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三明治机的反射罩清洗较为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三明治机,其将加热管与油污隔离,减少或防止油污流向加热管区域,从而方便反射罩的清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明治机,包括机壳和可拆卸的烤盘,机壳和烤盘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机壳上的反射罩和设于反射罩与烤盘之间的加热管,反射罩具有凹腔,加热管设于凹腔中,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本技术的三明治机,在反射罩的凹腔中设置单独的第一挡筋,在油污沿着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流入凹腔之后,第一挡筋可以阻挡油污流向加热管,将加热管与油污至少部分隔离,减少甚至阻止油污流向加热管区域,从而方便反射罩的清洗。其中,第一挡筋的形状和位置,以闭合为佳,第一挡筋可以单独形成环形,也可以与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共同形成闭合。第一挡筋还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阻挡油污水流等向加热管区域流动即可。第一挡筋阻止油污流向加热管,并非特指阻挡油污流向加热管本身,还可以是阻挡油污流向加热管对应的反射罩的区域。作为改进,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二挡筋,所述第二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第一挡筋形成凹槽,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凹槽内。加热管位于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形成的凹槽中,从而内外两个方向的油污均被阻挡。作为改进,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闭合的第一凸筋和闭合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形成所述第一挡筋,所述第二凸筋形成所述第二挡筋。此种情况下,从凹腔的侧壁流下的油污至加热管的路径被完全隔离,此时,需在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开设供加热管的接线端子穿过的通孔。作为改进,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开口的第一凸筋和开口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的两端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接并形成所述第一挡筋,所述第二凸筋的两端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挡筋。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形成弧形的所述凹槽,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凹槽紧配。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将加热管压紧到凹槽中。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卡装于所述凹槽内。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焊接于所述凹槽内。作为改进,当所述加热管采用冲压工艺安装到凹槽中时,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热管的半径的1.3倍且小于所述加热管的直径,能有效防止加热管松脱。作为改进,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厚度不小于0.5mm。凹槽的侧壁的厚度不至过小,保证凹槽具有一定强度,同时加热管也容易冲压进入凹槽。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的端部具有接线端子,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上开设供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的通孔。将供接线端子穿过的通孔设于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而非底壁上,减少油污经通孔流入机体内部。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通孔间无间隙,减少油污经通孔流入机体内部,同时取出烤盘后线束可被隐藏。作为改进,所述烤盘靠近所述加热管的一面形成集热槽,部分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集热槽中。在烤盘上设置集热槽,减少热量损失。作为改进,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二挡筋,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第一挡筋形成凹槽,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和所述集热槽包裹所述加热管。加热管的大部分被凹槽和集热槽包裹,减少热量损失。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以反射罩和加热管相交的部分贴一层石棉,减少加热管的热量的散逸。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烤盘之间的竖直间隙在0.2mm至0.8mm之间。兼顾热效率和装配。当加热管与烤盘之间的竖直间隙过小时,小于0.2mm时,由于加工装配误差存在,烤盘可能接触加热管,造成损坏或者装配困难。当加热管与烤盘之间的竖直间隙过大,大于0.8mm时,加热管具有烤盘过远,热量损失较多。作为改进,所述加热管高出所述第一挡筋。本技术的三明治机的有益效果是:反射罩的凹腔中设置单独的第一挡筋,在油污沿着反射罩的凹腔的侧壁流入凹腔之后,第一挡筋可以阻挡油污流向加热管,将加热管与油污至少部分隔离,减少甚至阻止油污流向加热管区域,从而方便反射罩的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三明治机的反射罩和加热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所述三明治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三所述三明治机的反射罩的侧壁的通孔处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四所述三明治机的加热管处的剖视图。图中,1、机壳;2、烤盘;21、集热槽;3、反射罩;31、凹腔;32、第一挡筋;33、第二挡筋;4、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三明治机,包括机壳1和可拆卸的烤盘2,机壳1和烤盘2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机壳1上的反射罩3和设于反射罩3与烤盘2之间的加热管4,反射罩3具有凹腔31,加热管4设于凹腔31中,所述反射罩3的凹腔31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2方向延伸的第一挡筋32,所述第一挡筋32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4。现有的三明治机,其加热组件包括反射罩3和加热管4,反射罩3具有凹腔31,加热管4设于凹腔31中,加热管4通过卡扣件和螺钉固定在反射罩3上。为防止油污流到加热管4上,凹腔31中设有支撑凸块,加热管4固定于支撑凸块上,使得加热管4高出凹腔31的底壁。加热管4与反射罩3的凹腔31之间具有竖向间隙,导致在清洗反射罩3时较为困难,尤其是位于加热管4正下方的区域。此外,设置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明治机,包括机壳和可拆卸的烤盘,机壳和烤盘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机壳上的反射罩和设于反射罩与烤盘之间的加热管,反射罩具有凹腔,加热管设于凹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明治机,包括机壳和可拆卸的烤盘,机壳和烤盘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机壳上的反射罩和设于反射罩与烤盘之间的加热管,反射罩具有凹腔,加热管设于凹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明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向所述烤盘方向延伸的第二挡筋,所述第二挡筋阻止油污流向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第一挡筋形成凹槽,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明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闭合的第一凸筋和闭合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形成所述第一挡筋,所述第二凸筋形成所述第二挡筋;或
所述反射罩的凹腔的底壁上设有开口的第一凸筋和开口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的两端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接并形成所述第一挡筋,所述第二凸筋的两端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挡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明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形成弧形的所述凹槽,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凹槽紧配;或
所述加热管卡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郑豪卢中科汤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