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6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内用于容纳食材的容器、设置在上壳体内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反射罩、设置在反射罩内的电热元件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扇,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顶面和设置在反射顶面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在靠近反射顶面一端径向内缩形成与反射顶面连接的扰流面,所述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A,1mm≤A≤3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对食材均匀加热、烘烤,使食材可同步变熟,以提升加工后食材的口感,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
本技术属于家用烹饪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适合家用的烹饪用电器不断涌现,例如电烤箱、电火锅、煎烤机等。其中的空气炸锅锅是近年新出现的家用炊具,空气炸锅通常包括底部的下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内的容器(内锅组件)、盖合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容器内设有用于悬空放置食材的烤架,上壳体内设有开口朝下的反射罩、设置在反射罩内的加热元件和离心风扇。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容器内的烤架上并盖合上壳体,此时加热元件发热,离心风扇启动从而吹出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反射罩的作用下变成向下的气流,而加热元件使向下的气流变成高温热风,从而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无油烘烤。然而现有的空气炸锅仍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离心风扇吹出的高速气流是受到反射罩边缘的导引作用而向下的,并在加热元件的作用下变成高温气流。也就是说,该高温气流是沿着容器的侧壁向下流动的,从而形成一次热风,一次热风在吹过容器内烤架上的食材后温度降低,并再次从容器的中间向上升起形成二次热风,二次热风对烤架中间的食材进行烘烤,然后向上被离心风扇吸入,在经过加热元件的二次加热以及离心风扇的驱动作用下,再次沿容器的侧壁向下流动,从而对烤架上的食材进行连续的循环加热和烘烤。可以理解的是,容器中的一次热风和二次热风的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容器的横截面内,会出现四周温度高于中间温度的现象,从而使容器内的食材在烹饪烘烤过程中无法均匀一致地烤熟,尤其是,这种温度差异在整个食材的烹饪过程中会持续存在,因此,当我们设置较长的烘烤时间,以确保全部食材被烤熟时,会导致食材局部的过熟,严重的甚至出现烤焦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一方面有利于对食材均匀加热、烘烤,使食材可同步变熟,以提升加工后食材的口感,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内用于容纳食材的容器、设置在上壳体内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反射罩、设置在反射罩内的电热元件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扇,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顶面和设置在反射顶面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在靠近反射顶面一端径向内缩形成与反射顶面连接的扰流面,所述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A,1mm≤A≤30mm。我们知道,当电热元件和离心风扇启动时,离心风扇吹出的高速气流经过电热元件的加热升温、并经过反射罩由内侧壁构成的导流面的导引作用,变成向下转向进入容器中的烘烤热风。而本技术在反射罩的导流面靠近反射顶面的上端径向内缩形成与反射顶面连接的扰流面,从而使反射罩的内侧壁形成阶梯柱面。这样,由离心风扇吹出的高速气流一部分被导流面引导而形成沿着容器的内侧向下流动的外围热风,由离心风扇吹出的另一部分高速气流则由扰流面引导而形成向下进入容器中的内部热风。也就是说,导流面到容器中心的距离与扰流面到容器中心的距离不一致,因此,外围热风加上内部热风可对容器内的食材形成范围更大的一次热风,进而有利于对食材进行均匀的烘烤。特别是,现有技术中,当高温气流在反射罩的作用下沿容器侧壁向下流动时,基本呈稳定的层流状态,因此其一次热风所对应的烤架的面积相对较小。而本技术的反射罩可形成外围热风和内部热风,可以理解的是,外围热风和内部热风会相互碰撞、渗透形成紊流,从而形成温度均匀一致的大范围一次热风,进而使高温的一次热风可基本作用在容器内的全部食材上,以确保食材烹饪的均匀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通过合理地控制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A,一方面,尽量提升外围热风与内部热风之间的紊流度,进而形成大范围、温度均匀的一次热风。另一方面,可尽量减小反射罩的外形尺寸,进而减小空气炸锅的外形尺寸。当A<1mm时,过近的距离使离心风扇容易接触、摩擦扰流面;当A>30mm时,一方面会增大反射罩以及空气炸锅的外形尺寸,另一方面,离心风扇与扰流面的距离过远,吹到扰流面上的气流速度降低,从而使内部热风的流速降低,不利于内部热风与外围热风之间形成强烈的紊流。作为优选,所述扰流面为柱面,从而在导流面和扰流面之间形成扰流台阶。由于在导流面和扰流面之间形成降压台阶,也就是说,扰流面和导流面之间在径向尺寸上会有一个突变。因此,由导流面形成的外围热风和由扰流面形成的内部热风会形成一个“相位差”,当外围热风和内部热风相互碰撞渗透时,会形成激烈的紊流,从而可有效地使进入容器内的热风具有均匀一致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扰流面自导流面至反射顶面逐渐缩小,从而使扰流面呈倒置的锥面。在本方案中,扰流面呈倒置的锥面,从而使扰流面自导流面至反射顶面逐渐缩小。这样,一方面便于反射罩在钣金成型时的脱模,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在径向上更大范围且温度更均匀的内部热风,当该内部热风与导流面形成的外围热风形成紊流时,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温度均匀的一次热风作为优选,3mm≤A≤5mm。通过更精确地控制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A,一方面,可尽量减小反射罩的外形尺寸,进而减小空气炸锅的外形尺寸;另一方面,使离心风扇送出并吹到扰流面上的气流保持合适的速度,进而确保内部热风具有合适的流速,以使内部热风与外围热风之间可形成强烈的紊流,继而使容器内的食材受热均匀。当A<3mm时,过近的距离会使离心风扇送出的气流风阻增大,从而降低最终内部热风的流速;当A>5mm时,不利于内部热风与外围热风之间形成强烈的紊流。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元件为设置在离心风扇下方的电热管。在该方案中,电热元件设置在离心风扇下方,这样,离心风扇送出的高速气流在经过扰流面引导形成内部热风之前不会受到电热元件的阻挡,因而有利于加强外围热风和内部热风的紊流程度。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电热元件可尽量布满反射罩的下方空间,以便对向下的紊流进行均匀有效的加热。热别是,当电热元件设置在离心风扇下方时,扰流面的外径更接近离心风扇的外径,而导流面的外径则与容器的内径大致吻合,因此,可使导流面与扰流面之间形成更大的直径差,进而有利于使外围热风和内部热风形成更大范围且温度均匀的一次热风,有利于食材的均匀加热。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元件为设置在离心风扇外围的电热管。在本方案中,我们可将电热元件制成圆环状,从而简化电热元件的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另外,由于电热元件设置在离心风扇外围,也就是说,电热元件可高于离心风扇下侧设置。因此,当我们开启上壳体时,高温的电热元件不会直接外露,从而可有效地避免用户因误触电热元件而发生烫伤事故。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管与反射罩扰流面的水平距离为B,并且1/15≤B/A≤8/15。通过合理地控制电热管到反射罩扰流面的水平距离B与离心风扇到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A之间的比值,既有利于尽量减小扰流面的外径,有利于上壳体内结构布置的紧凑,又可避免电热管对气流形成过大的遮挡,并确保离心风扇送出的气流可充分地输送到扰流面上。当B/A<1/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内用于容纳食材的容器、设置在上壳体内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反射罩、设置在反射罩内的电热元件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扇,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顶面和设置在反射顶面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导流面,其特征是,所述导流面在靠近反射顶面一端径向内缩形成与反射顶面连接的扰流面,所述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A,1mm≤A≤3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内用于容纳食材的容器、设置在上壳体内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反射罩、设置在反射罩内的电热元件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扇,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顶面和设置在反射顶面边缘且向下延伸的导流面,其特征是,所述导流面在靠近反射顶面一端径向内缩形成与反射顶面连接的扰流面,所述离心风扇与扰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A,1mm≤A≤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所述扰流面为柱面,从而在导流面和扰流面之间形成扰流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所述扰流面自导流面至反射顶面逐渐缩小,从而使扰流面呈倒置的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其特征是,3mm≤A≤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金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