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1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底座和旋盖,所述底座和旋盖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主动棘齿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下端设置有被动棘齿,所述主动棘齿与所述被动棘齿啮合以驱动所述茶水分离装置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可以有效地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而且可以调整茶水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杯
本技术涉及泡茶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杯。
技术介绍
茶文化作为中国延续下来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大力追捧,很多人都有饮茶习惯,但是日常生活中由于茶杯仅具有单个空腔,茶叶和茶水混合在一起,无法分离,喝茶时存在诸多不便,而且茶叶浸泡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茶水的口感,而且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霉变,对人身体造成损伤。为了解决茶水直接分离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茶水分离杯,通过在杯体里设置挡水结构,将杯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当使用时,关闭挡水结构,茶叶茶水混合,当饮用时,打开挡水结构,茶叶和茶水分离。其中,专利号为CN20450020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在杯体内中下部内壁上设置向内凸起的凸环,凸环的上端卡接有下挡片,下挡片的上方设置有上挡片;凸环的下端卡接有过滤网;上挡片、下挡片和过滤网的中心都设置有中心孔,中心杆穿过中心孔连接上挡片和下杯盖,上杯盖和下杯盖均通过螺纹和杯体连接。这种方式虽然采用了挡片结构分隔,但是需要多次翻转杯体才能饮用,及其的不便,而且使用的螺纹连接方式,需要拧紧杯盖,才能防止茶水外泄,也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效果更好的分离杯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茶水分离杯结构过于复杂,分离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使用起来太过麻烦以至于对使用者造成过多负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离杯,在杯体内设置有过滤片,并在过滤片一侧设置茶水分离装置,茶水分离装置由采用棘齿啮合形式的驱动装置驱动,通过旋转底盖,实现过滤片和茶水分离装置上的挡片分合,达到茶水分离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底座和旋盖,所述底座和旋盖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主动棘齿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下端设置有被动棘齿,所述主动棘齿与所述被动棘齿啮合以驱动所述茶水分离装置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茶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分离组件下端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活动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杆以及设置于连杆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分离组件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套筒滑动配合,其下端与所述旋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内侧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套筒的上部分与所述连杆滑动配合,其下部分与所述连杆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弹簧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和所述套筒下部分结构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上挡片、下挡片和过滤片,所述上挡片与下挡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过滤片固定在所述套筒的阶梯面处。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上端设置有柱状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依次穿过所述上挡片、下挡片与第一密封圈,并通过紧固螺母与所述上挡片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旋盖中心设置有空心圆台,所述空心圆台上方设置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穿过设置于所述空心圆台上端的通孔,并与所述连杆下端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空心圆台内,所述活动块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底部连接的凸起结构,所述活动块外侧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滑槽,所述空心圆台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若干滑槽配合的凸棱。进一步地,所述旋盖上设置有与之形状配合的固定套,所述旋盖外侧设置有柱状固定圈,所述底座下端还设置有底盖。进一步地,所述旋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底座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旋盖下端,并在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使用棘齿啮合的方式设置驱动装置,在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上设置啮合的棘齿来控制升降,使得驱动具有单向性,而且,相较于内外套设的螺纹升降结构,其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拆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2、本技术通过在连杆外设置阶梯状套筒,并在连杆上设置环形凸缘和套筒下部分结构配合,使得在外力作用下,连杆和套筒能够相对移动,实现过滤片和挡片的相对分合,并在套筒和连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具有复位功能,这种单一的套筒和连杆配合的结构,相较于普遍使用的内外螺纹套筒结构,其结构更简单,动作更迅速,复位功能更好。3、本技术通过在杯体内侧位于过滤片和茶水分离装置之间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凸缘,阻止过滤片向上移动,同时阻止茶水分离装置向下移动,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空腔,使得过滤片和茶水分离装置可以同时运动,增加了两者之间最大分离距离,同时提高了水流通的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爆炸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茶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的剖视图;图8是驱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10、杯体;120、茶水分离装置;121、上挡片;122、第一密封圈;123、下挡片;124、套筒;125、连杆;126、弹簧;127、紧固螺母;128、环形凸缘;130、过滤片;140、驱动装置;141、旋盖;142、活动块;1421、滑槽;1422、被动棘齿;143、第二密封圈;144、底座;1441、主动棘齿;145、固定套;146、弹性密封圈;147、固定圈;148、底盖;149、空心圆台;1491、凸棱;150、杯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分离杯,包括杯体110,所述杯体110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杯盖150,所述杯体110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120和驱动装置140,所述驱动装置140包括底座144和旋盖141,所述底座144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旋盖141下端,其二者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可以相对转动,并在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43,起到密封和缓冲的作用,所述底座144和旋盖141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主动棘齿1441和活动块142,所述主动棘齿1441和所述底座144为成型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块142下端设置有被动棘齿1422,所述主动棘齿1441与所述被动棘齿1422啮合以驱动所述茶水分离装置120移动,所述驱动装置140采用棘齿啮合的结构,使得驱动具有单向性,而且降低了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杯,包括杯体(110),所述杯体(110)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120)和驱动装置(14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包括底座(144)和旋盖(141),所述底座(144)和旋盖(141)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主动棘齿(1441)和活动块(142),所述活动块(142)下端设置有被动棘齿(1422),所述主动棘齿(1441)与所述被动棘齿(1422)啮合以驱动所述茶水分离装置(120)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杯,包括杯体(110),所述杯体(110)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120)和驱动装置(14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包括底座(144)和旋盖(141),所述底座(144)和旋盖(141)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主动棘齿(1441)和活动块(142),所述活动块(142)下端设置有被动棘齿(1422),所述主动棘齿(1441)与所述被动棘齿(1422)啮合以驱动所述茶水分离装置(120)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分离装置(120)包括分离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分离组件下端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活动块(14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杆(125)以及设置于连杆(125)外侧的套筒(124),所述套筒(124)与所述分离组件连接,所述连杆(125)与所述套筒(124)滑动配合,其下端与所述旋盖(1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4)的内侧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套筒(124)的上部分与所述连杆(125)滑动配合,其下部分与所述连杆(125)之间固定有弹簧(126),所述连杆(125)位于所述弹簧(126)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凸缘(128),所述环形凸缘(128)和所述套筒(124)下部分结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上挡片(121)、下挡片(123)和过滤片(130),所述上挡片(121)与下挡片(12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2),所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微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