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154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包括:分别设置第一筋体及第二筋体的预设张拉程度;根据第一筋体与第二筋体的伸长率以及预设张拉程度,计算第一筋体与第二筋体拉伸前的长度;一次性张拉第一筋体及第二筋体,使得第一筋体与第二筋体同时达到预设张拉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能够一次性张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筋体,大大节省了张拉钢筋所需要的时间,同时简化了张拉流程,有利于提高产品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传统的预制建筑结构中,内部钢筋通常采用相同的钢筋,以便于施加张拉力。当预制建筑结构内的钢筋为不同钢筋时,通常采用二次张拉的方法,但二次张拉的方法使得预制建筑结构的加工流程较为繁琐,施工时间长,影响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第一筋体及第二筋体,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张拉力区别于所述第二筋体;所述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包括: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预设张拉程度;根据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伸长率以及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计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拉伸前的长度;一次性张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使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同时达到所述预设张拉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的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最大张拉力的60%至80%;及/或,所述第二筋体的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被设置为所述第二筋体能够承受最大张拉力的60%至8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长度不同;所述一次性张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包括: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被张拉,较长的一者后被张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被张拉,较长的一者后被张拉包括: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与张拉装置连接后呈直线状并先被张拉,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长的一者与所述张拉装置连接后呈弯曲状,随着张拉的进行,较长的一者从弯曲状变为直线状后被张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件;且两个所述连接件相同;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张拉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被张拉,较长的一者后被张拉包括: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受到张拉装置施加的张拉力并先被张拉,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长的一者后受到所述张拉装置施加的张拉力并后被张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相匹配的连接件;所述张拉装置首先接触到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对应设置的连接件并先向其施加张拉力,然后再接触到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长的一者对应设置的连接件并后向其施加张拉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制作方法,所述预制建筑结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内设置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张拉力区别于所述第二筋体;所述预制建筑结构制作方法包括:采用上述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拉伸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向模具里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干燥后放张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得到预制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建筑结构,所述预制建筑结构通过上述预制建筑结构制作方法制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为相同材质,所述第一筋体的直径区别于所述第二筋体的直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能够一次性张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筋体,大大节省了张拉钢筋所需要的时间,同时简化了张拉流程,有利于提高产品产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采用上述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使得预制建筑结构中能够具有不同的筋体,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机械强度的需求,还能够降低预制建筑结构的生产成本,使得预制建筑结构中的筋体能够根据需求搭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预应力钢筋张拉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张拉装置与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张拉装置与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张拉装置与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插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环扣的俯视图;图16为图14中环扣的截面图;图17为两个预制建筑结构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1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建筑结构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19为预制建筑结构及承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100、预制建筑结构;101、桩体;102、第一筋体;103、第二筋体;10、空心部;11、芯槽;20、实心部;311、镦头;32、第一径向筋体;42、第二径向筋体;50、安装板;60、桩套箍;61、钢板;70、连接件;71、收缩口;200、快速对接组件;210、插台;211、固定部;212、插接部;213、第一凹槽;220、基座;221、第一端面;222、第二端面;230、环扣;300、张拉装置;301、张拉丝杆;310、张拉螺丝;320、张拉板;330、螺纹连接件;331、通孔;340、连接杆;350、抵接件;400、承台;410、传力筋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预制建筑结构100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第一筋体及第二筋体,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张拉力区别于所述第二筋体;/n所述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包括:/n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预设张拉程度;/n根据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伸长率以及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计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拉伸前的长度;/n一次性张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使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同时达到所述预设张拉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第一筋体及第二筋体,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张拉力区别于所述第二筋体;
所述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包括:
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预设张拉程度;
根据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伸长率以及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计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拉伸前的长度;
一次性张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使得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同时达到所述预设张拉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体的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筋体能够承受最大张拉力的60%至80%;及/或,
所述第二筋体的所述预设张拉程度被设置为所述第二筋体能够承受最大张拉力的60%至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长度不同;
所述一次性张拉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包括:
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被张拉,较长的一者后被张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先被张拉,较长的一者后被张拉包括:
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短的一者与张拉装置连接后呈直线状并先被张拉,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中较长的一者与所述张拉装置连接后呈弯曲状,随着张拉的进行,较长的一者从弯曲状变为直线状后被张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体及所述第二筋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件;且两个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许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