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49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9
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包括加热单元、制酱单元。加热单元包括电炉。制酱单元设于加热单元,制酱单元包括外锅体,外锅体设有固定锅盖,外锅体设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口,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固定锅盖上端的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设有设有限位块,制酱单元还包括设于驱动机构下端的蒸制机构,蒸制机构包括内锅、外圈、内圈,用于盛放从进料口出料端接收的原料,第一竖杆滑动配合于外圈和内圈之间滑槽,限位块设于外圈和内圈底端,外圈设有若干固定槽,槽内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三竖杆,内圈内周侧设有若干第三横杆,其上设有搅拌机构。该装置可在蒸制的同时,倾斜转动装有物料的内锅,并搅拌物料,实现酱料充分混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搅拌制酱锅
本技术涉及调味酱料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自搅拌制酱锅。
技术介绍
调味料是指被用来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一些调味料在其他情况下被用来作主食或主要成分来食用。调味料按成品形状基本可分为酱类、粉类、固体类等类型,其中调味酱料的生产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配料、制酱、冷却、包装等工序,现有技术的制酱工艺是在普通夹层炒锅内进行,内部设有搅拌器。调味酱料品质的关键在于生产时物料能否充分混合。然而,普通夹层炒锅内的搅拌器搅拌效果较差,且制酱时,夹层炒锅内部装物料的机构固定不动,仅通过搅拌器对物料进行混合,混合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可在蒸制的同时,倾斜转动装有物料的内锅,并搅拌物料,实现酱料充分混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包括电炉;制酱单元,设于加热单元,制酱单元包括设于电炉加热板上端面的外锅体,外锅体上端设有固定锅盖,外锅体设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设于外锅体上端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单元(1),加热单元(1)包括电炉(12);/n制酱单元(2),设于加热单元(1),制酱单元(2)包括设于电炉(12)加热板上端面的外锅体(21),外锅体(21)上端设有固定锅盖(211),外锅体(21)设有进料机构(22),进料机构(22)包括设于外锅体(21)上端的活动锅盖(221),活动锅盖(221)下端设有进料口(223),进料口(223)贯穿设于外锅体(21)外壁,固定锅盖(211)上、下端面还贯穿设有驱动机构(23),驱动机构(23)包括设于固定锅盖(211)上端的第一旋转电机(231),第一旋转电机(231)设有第一竖杆(2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搅拌制酱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单元(1),加热单元(1)包括电炉(12);
制酱单元(2),设于加热单元(1),制酱单元(2)包括设于电炉(12)加热板上端面的外锅体(21),外锅体(21)上端设有固定锅盖(211),外锅体(21)设有进料机构(22),进料机构(22)包括设于外锅体(21)上端的活动锅盖(221),活动锅盖(221)下端设有进料口(223),进料口(223)贯穿设于外锅体(21)外壁,固定锅盖(211)上、下端面还贯穿设有驱动机构(23),驱动机构(23)包括设于固定锅盖(211)上端的第一旋转电机(231),第一旋转电机(231)设有第一竖杆(233),第一竖杆(233)一端设有限位块(234),制酱单元(2)还包括设于驱动机构(23)下端的蒸制机构(24),蒸制机构(24)包括内锅(241),用于盛放从进料口(223)出料端接收的原料,内锅(241)设有第二竖杆(243),第二竖杆(243)为刚性材料制成,蒸制机构(24)还包括外圈(244)、内圈(245),第一竖杆(233)滑动配合于外圈(244)和内圈(245)之间滑槽,限位块(234)设于外圈(244)和内圈(245)底端,外圈(244)外周侧设有若干固定槽(2441),固定槽(2441)与第二横杆(242)数量相同且位置匹配,第二竖杆(243)一端设于固定槽(2441),固定槽(2441)内还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江湖彭小倩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诺高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