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42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往复锯,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该往复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的电机输出轴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壳体内的曲轴传动联接,曲轴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轮、以及与配重块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轮,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圆周相位相反;往复杆和配重块分别与壳体构成彼此反向运动的移动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曲轴两端支撑,因此与悬臂结构相比,支撑十分稳定可靠,更有利于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复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往复锯,尤其是一种电动往复锯,属于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往复锯是一种驱使锯片往复运动切割工件的常用电动工具,其典型结构为公开号EP3757427A1的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了,该文献的电驱动往复工具,包括电机、往复运动机构,以及行星齿轮组件;往复运动机构将所述电机产生的旋转动力转变为锯片的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常规的往复运动机构是不平衡机构,因此往复锯工作时存在较大的震动。为此,申请号为201910110183.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往复锯,该往复锯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与往复运动机构运动相位相反的平衡块,因此具有抑制震动的效果。然而,该平衡块以及往复运动驱动偏心轮的驱动转轴均为一端支撑的悬臂结构,稳定性和平稳性欠佳,对抑制震动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虽然众所周知单端支撑的悬臂结构远不如双端支撑的简支结构稳定可靠,但由于往复运动以及平衡块机构具有多个需要套装于驱动转轴的旋转移动副构件,因此采用悬臂支撑,其开放端便于装配。而采用双端支撑的简支结构则将难以甚至无法完成套装件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平衡块及偏心驱动转轴支撑结构稳定,并且装配方便、结构紧凑的往复锯,从而进一步有效改善减震性能,使往复锯的操作更得心应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往复锯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一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的壳体,所述驱动机构的电机输出轴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壳体内的曲轴传动联接,所述曲轴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轮、以及与配重块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圆周相位相反;所述往复杆和配重块分别与壳体构成彼此反向运动的移动副;所述曲轴为整体结构,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半径之和。技术方案之一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壳体邻近输出轴处固定安装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制有嵌装上轴承的上端凹;所述齿轮箱与配重盒固连,所述配重盒制有嵌装下轴承的下端凹。技术方案之一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为圆弧形,所述滑槽的外围一侧延伸出滑插片、另一侧与圆柱段固连,所述滑插片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后滑套的插孔适配构成移动副,所述圆柱段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前滑套的穿孔适配构成移动副。技术方案之一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曲轴的端头圆柱段半径与第一偏心轮的偏心距之和大于第一偏心轮的半径。技术方案之一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直径相等,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呈圆弧形,所述内端滑槽两端圆弧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两偏心轮的中心距与其直径之和。由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曲轴两端支撑,因此与悬臂结构相比,支撑十分稳定可靠,更有利于减震;并且曲轴偏心轮与往复杆滑槽结构尺寸的合理设计,使得结构紧凑,而装配时只要适当掌握曲轴与往复杆的相互位置,即可避开干涉,使两偏心轮按需通过内端滑槽,因此装配过程可与悬臂结构一样方便。本专利技术往复锯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二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的壳体,所述驱动机构的电机输出轴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壳体内的曲轴传动联接,所述曲轴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轴、以及与配重块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一偏心轴与第二偏心轴的圆周相位相反;所述往复杆和配重块分别与壳体构成彼此反向运动的移动副;所述曲轴由两端的曲拐支轴和中间的曲拐销轴组合而成,所述曲拐支轴由支撑轴头和带偏心孔的曲拐构成,所述曲拐销轴由中隔片和中隔片两端反向延伸的销轴构成,两销轴分别套装作为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的动配合销轴套、且压装到对应的偏心孔中;所述销轴套的外径大于等于曲拐和中隔片的宽度。技术方案之二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曲拐销轴由中隔片和中隔片两偏心孔压装反向延伸的销轴后构成,两销轴分别套装作为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的动配合销轴套。技术方案之二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曲拐支轴由支撑轴头和由其端部朝两侧对称伸展的连体曲拐构成。技术方案之二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壳体邻近输出轴处固定安装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制有嵌装上轴承的上端凹;所述齿轮箱与配重盒固连,所述配重盒制有嵌装下轴承的下端凹。技术方案之二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为圆弧形,所述滑槽的外围一侧延伸出滑插片、另一侧与圆柱段固连,所述滑插片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后滑套的插孔适配构成移动副,所述圆柱段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前滑套的穿孔适配构成移动副。由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二也是曲轴两端支撑,因此与悬臂结构相比,支撑十分稳定可靠,更有利于减震;并且其曲轴分段组合在一起,因此即使偏心距较大,也能尽可能结构紧凑,且装配时只要适当掌握曲轴的压装步骤,即可避开干涉,使两偏心轴分别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和配重块构成相应的旋转移动副,装配过程也较为简单,尤其是销轴滑套使旋转移动副原先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相对运动更轻巧顺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平衡块及偏心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1实施例驱动机构部分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实施例平衡块及偏心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仰视图。图8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曲轴组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5实施例驱动部分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往复锯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的一端为握持部位1-1、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的电机2-1输出轴2-2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齿轮箱5和配重盒6内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之间的曲轴4传动联接。具体而言,壳体1邻近输出轴2-2处固定安装齿轮箱5,该齿轮箱5制有嵌装上轴承4-1的上端凹5-1,齿轮箱5与配重盒6固连,该配重盒6制有嵌装下轴承4-2的下端凹6-1。旋转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2-2同轴的小齿轮2-3、与曲轴4支撑端同轴且与小齿轮2-3啮合的大齿轮4-3。曲轴4为整体结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7内端滑槽7-2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轮4-4、以及与配重块8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轮4-5,第一偏心轮4-4与第二偏心轮4-5的直径相等,圆周相位相反。往复杆7的外端安装工具夹头7-1,内端滑槽7-2两端为圆弧形,呈跑道状。曲轴4与上轴承4-1连接的端头圆柱段的半径r与第一偏心轮的偏心距e及第一偏心轮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e+r>R,因而径向尺寸尽可能紧凑。此外,往复杆7的内端滑槽7-1两端圆弧之间的距离L大于(至少等于)两偏心轮中心距与两偏心轮的半径和之和l,这样不仅有利于相互运动平衡,还可以使两处偏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电机输出轴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壳体内的曲轴传动联接,所述曲轴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轮、以及与配重块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圆周相位相反;所述往复杆和配重块分别与壳体构成彼此反向运动的移动副;/n所述曲轴为整体结构,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半径之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一端安置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电机输出轴通过旋转传动机构与两端分别支撑在壳体内的曲轴传动联接,所述曲轴的两支撑端之间具有与往复杆的内端滑槽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一偏心轮、以及与配重块构成旋转移动副的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圆周相位相反;所述往复杆和配重块分别与壳体构成彼此反向运动的移动副;
所述曲轴为整体结构,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半径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邻近输出轴处固定安装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制有嵌装上轴承的上端凹;所述齿轮箱与配重盒固连,所述配重盒制有嵌装下轴承的下端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为圆弧形,所述滑槽的外围一侧延伸出滑插片、另一侧与圆柱段固连,所述滑插片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后滑套的插孔适配构成移动副,所述圆柱段与固连于齿轮箱的前滑套的穿孔适配构成移动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端头圆柱段半径与第一偏心轮的偏心距之和大于第一偏心轮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直径相等,所述往复杆的内端滑槽两端呈圆弧形,所述内端滑槽两端圆弧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两偏心轮的中心距与其直径之和。


6.一种往复锯,包括一端为握持部位、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