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清洗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35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清洁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璃清洗线,包括箱体和用于传输玻璃的传输单元,箱体沿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清洗腔、第一吹风腔、第二清洗腔、第二吹风腔、第三清洗腔和烘干腔,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顶壁的高压出风管,高压出风管沿其轴向开设有条形出风槽,且条形出风槽朝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高压出风管吹出的气流形成风刀,且风刀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因此,风刀能够吹动玻璃上的清洗液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漫流,而不会向玻璃的前段方向漫流,进而减少甚至避免清洗液污染玻璃的前段,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清洗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清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清洗线。
技术介绍
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后所得到的玻璃,镀膜能够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满足某种特定要求。在对玻璃进行镀膜前,需要对玻璃进行清洗,除去玻璃表面上粘附的杂质,确保玻璃的洁净度。目前,通常使用玻璃清洗机对玻璃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喷淋单元向玻璃避免喷射清洗液,并配合有毛刷对玻璃进行刷洗。但是,由于建筑玻璃的规格较大,建筑玻璃在清洗过程中,中段建筑玻璃在清洗过程中,较脏的清洗液将会漫流至已经清洗好的前段建筑玻璃表面,从而弄脏已经清洗好的前段建筑玻璃部分,导致建筑玻璃的前段部分再次受到污染,清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玻璃清洗线,以解决建筑玻璃清洗时,前段建筑玻璃腔分容易再次受到污染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玻璃清洗线,包括箱体和用于传输玻璃的传输单元,所述箱体沿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清洗腔、第一吹风腔、第二清洗腔、第二吹风腔、第三清洗腔和烘干腔,所述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顶壁的高压出风管,高压出风管沿其轴向开设有条形出风槽,在高压出风管的径向上,条形出风槽与高压出风管的竖向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条形出风槽朝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中,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的高压出风管所吹出的气流能够形成风刀,且形成的风刀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因此,风刀能够吹动玻璃上的清洗液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漫流,从而减少甚至阻止清洗液向玻璃传输而去的方向漫流,即减少甚至阻止清洗液向玻璃的前段(已经清洗的部分)方向免流,减少甚至避免清洗液污染玻璃的前段,提高玻璃清洗效果,同时也提高玻璃清洗效率。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还设有铰接于箱体顶壁的橡胶片,橡胶片的底端可与玻璃的上表面相抵。本方案中,橡胶片的底端可与玻璃的上表面相抵,如此,玻璃在传输过程中,橡胶片能够抹去玻璃表面上的清洗液,避免清洗液向玻璃传输而去的方向漫流,从而进一步阻止清洗液污染玻璃的前段,确保玻璃的清洗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内均设有出水管一、用于清洗玻璃的上滚刷一、下滚刷一和若干盘刷,所述盘刷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一相互啮合,箱体的顶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转轴同轴连接。本方案中,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内,利用上滚刷一和盘刷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刷洗,并利用下滚刷一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刷洗,将玻璃表面上粘附的杂质除去,从而确保对玻璃的清洗效果。并且,由于对玻璃的镀膜面的洁净度要求更高,因此,玻璃的镀膜面(玻璃的上表面)经过上滚刷一和盘刷的两道清洗,确保玻璃的镀膜面的洁净度达到要求。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内均还设有两块移动板,若干转轴分为两组,两组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块移动板上,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滑动连接于箱体顶壁的外侧,箱体的顶壁开设有供连杆移动的通道,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滑板滑动的驱动件,且两块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反。本方案中,盘刷可相对玻璃发生纵向移动,从而更好地对玻璃进行清洗。不仅如此,由于两块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反,因此,玻璃同时受到一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避免玻璃在盘刷移动时跟随盘刷移动,从而避免玻璃因与箱体侧壁相撞而受损。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清洗腔内设有出水管二、用于清洗玻璃的上滚刷二和下滚刷二。本方案中,利用第三清洗腔内的上滚刷二和下滚刷二继续对玻璃进行刷洗,实现对玻璃的第三次清洗,确保对玻璃的清洗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烘干腔内设有若干吹风管,若干吹风管分布于玻璃的上方和玻璃的下方,吹风管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吹风孔。本方案中,吹风管分布于玻璃的上方和下方,因此,经吹风孔吹出的气流能够同时作用于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而同时干燥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提高玻璃烘干效率。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烘干腔的顶壁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的上方设有阻风板,阻风板的底面设有吸音海绵块。本方案中,阻风板能够减缓出风口处气流的流速,从而降低噪声,而且吸音海绵块能够吸音,进一步降低噪声,从而为工人提供噪声较小的工作环境。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烘干腔的顶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所述阻风板开设有若干供螺纹杆贯穿的通孔,吸音海绵块开设有供螺纹杆贯穿的贯穿孔,阻风板和吸音海绵块位于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之间。本方案中,利用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将阻风板固定在出风口的上方,并且,本方案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阻风板位于出风口上方的高度。不仅如此,本方案中,需要更换吸音海绵块时,仅需将上锁紧螺母取下,操作简单、方便。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若干传送辊,传送辊上一体成型有若干接触辊,接触辊的直接大于传送辊的直径。本方案中,利用接触辊与玻璃接触来传输玻璃,从而减少传输单元与玻璃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玻璃的烘干,也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划伤玻璃的可能性。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传输单元中的若干传送辊分为主动型传送辊和被动型传送辊,主动型传送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二之间通过若干中间齿轮传动。本方案中,被动型传送辊不会主动转动,因此,在玻璃上料时,玻璃先与被动型传送辊接触,推动玻璃,被动型传送辊才会适应性发生转动,实现玻璃的过渡上料,避免玻璃在上料过程中因其与传送辊之间存在速度差而被划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玻璃清洗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高压出风管的径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第一清洗腔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箱体的局剖图;图5为图1中第三清洗腔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烘干腔出风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玻璃清洗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出风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通道101、第一清洗腔110、第一吹风腔120、第二清洗腔130、第二吹风腔140、第三清洗腔150、烘干腔160、高压出风管2、条形出风槽3、出水管一4、上滚刷一5、下滚刷一6、盘刷7、出水嘴一8、转轴9、传动齿轮一10、驱动电机二11、移动板12、连杆13、滑板14、驱动件15、出水管二16、上滚刷二17、下滚刷二18、出水嘴二19、吹风管20、出风口21、阻风板22、吸音海绵块23、螺纹杆24、上锁紧螺母25、下锁紧螺母26、传送辊27、主动型传送辊271、被动型传送辊272、接触辊28、橡胶片29、夹紧片30、玻璃31。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玻璃清洗线,包括箱体1和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玻璃清洗线,包括箱体和用于传输玻璃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沿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清洗腔、第一吹风腔、第二清洗腔、第二吹风腔、第三清洗腔和烘干腔,所述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顶壁的高压出风管,高压出风管沿其轴向开设有条形出风槽,在高压出风管的径向上,条形出风槽与高压出风管的竖向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条形出风槽朝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清洗线,包括箱体和用于传输玻璃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沿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清洗腔、第一吹风腔、第二清洗腔、第二吹风腔、第三清洗腔和烘干腔,所述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设有固定连接于箱体顶壁的高压出风管,高压出风管沿其轴向开设有条形出风槽,在高压出风管的径向上,条形出风槽与高压出风管的竖向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条形出风槽朝向玻璃传输而来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清洗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腔和第二吹风腔内均还设有铰接于箱体顶壁的橡胶片,橡胶片的底端可与玻璃的上表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清洗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内均设有出水管一、用于清洗玻璃的上滚刷一、下滚刷一和若干盘刷,所述盘刷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一相互啮合,箱体的顶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转轴同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清洗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内均还设有两块移动板,若干转轴分为两组,两组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块移动板上,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滑动连接于箱体顶壁的外侧,箱体的顶壁开设有供连杆移动的通道,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大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