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34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方设置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的外侧和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薄膜;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侧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负压风机连通,与所述墙体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大棚入口,每个所述大棚入口顶部设置出风口;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淋管道,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负压风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中药材种植大棚保温性能较好,且便于对大棚本体的温度实施准确的控制,使其利于中药材的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
本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是一种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近几年,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的中药材种植企业开始利用温室大棚来人工培育药材。温室大棚主要有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其上的塑料薄膜构成,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温空间。由于塑料薄膜具有透光性,阳光可以透过薄膜进入棚内,加上塑料薄膜对于棚内反射的长波光的阻挡以及隔热作用,可以使得大棚的内部能够保持较高的温度。而中药材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其对于环境的要求是比较挑剔的,而传统的温室大棚只能够粗略的增加种植温度,难以满足中药材种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所述中药材种植大棚保温性能较好,且便于对大棚本体的温度实施准确的控制,使其利于中药材的种植。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方设置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的外侧和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薄膜;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侧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负压风机连通,与所述墙体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大棚入口,每个所述大棚入口顶部设置出风口;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淋管道,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负压风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大棚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井,所述蓄水井通过连接管道与喷淋管道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喷淋头。进一步地,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管道上通过分水器连接有供水支管,所述供水支管与所述太阳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换热盘管与墙体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井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大棚入口之间设置有人行通道,所述人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喷淋管道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道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的垂直于所述喷淋管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覆盖有遮阳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所述大棚本体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便于对大棚本体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便于对大棚本体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同时,通过设置蓄水井作为水源可减少所述中药材种植大棚的运行成本,尤其是该蓄水井中的水源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换热介质,可进一步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墙体,11-进风口,12-负压风机,20-拱形支架,21-塑料薄膜,21a-透气孔,21b-封闭帘,22-大棚入口,23-出风口,24-安装支架,241-遮阳网,25-连接管道,251-喷淋管道,252-喷淋支管,253-喷淋头,30-蓄水井,40-人行通道,50-种植区,60-温湿度传感器,70-太阳能热水器,71-供水支管,72-分水器,73-电磁阀,82-换热盘管,81-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10,所述墙体10的上方设置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拱形支架20,所述拱形支架20呈倒“U”形结构,大棚本体的宽度为5-12m,所述大棚本体的长度为宽度的的3.5-4倍。所述拱形支架20的外侧和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薄膜21,且位于内侧的塑料薄膜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21a,且所述透气孔21a呈长条形,所述透气孔21a的顶部均设置有封闭帘21b用于密闭所述透气孔21a。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通过设置内外两层塑料薄膜21,可有效提高本种植大棚的保温保暖性能,利用中药材的生长,同时,通过设置透气孔21a便于在需要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种植大棚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10相对的两侧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通过进风管道与负压风机12连通,所述负压风机12电连接有控制器,便于向所述种植大棚的内部鼓入空气便于其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同时,在所述墙体10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大棚入口22,每个所述大棚入口22顶部设置出风口23。所述出风口23设置在大棚本体相对两侧可便于气体进行对流,在具有出风作用的同时可通过同时开启所述出风口23用于代替进风口11进行气体的交换,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也进一步节省能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喷淋管道251便于为中药材植株进行喷灌,所述大棚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井30,所述喷淋管道251通过连接管道25与所述蓄水井30连通。更具体地,两个所述大棚入口22之间设置有人行通道40,所述人行通道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种植区50,所述种植区50用于种植中药材,所述种植区50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支架24,所述安装支架24通过立柱与所述大棚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道251设置在所述人行通道40的两侧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4的底部,所述喷淋管道251上还固定连接有若干喷淋支管252,所述喷淋支管252在所述种植区50的顶部均匀布设。所述喷淋支管252垂直于所述喷淋管道251设置且与所述安装支架24固定连接,所述喷淋支管252上均将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53。同时,所述安装支架24的顶部覆盖有遮阳网241,便于为耐阴植株遮挡阳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70,所述太阳能热水器70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管道25上通过分水器72连接有供水支管71,所述供水支管71与所述太阳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支管71上设置有电磁阀73,且所述电磁阀73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供水支管71便于为所述太阳能热水器70提供传热介质。所述墙体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换热盘管82,所述换热盘管82与墙体10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1,所述保温层81有由有机发泡材料制成,所述换热盘管82的进水端与所述太阳能热水器70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82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井30连通,便于回水,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连接管道25还可以同时与其他管道进行连接以满足喷淋需求。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10),所述墙体(10)的上方设置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拱形支架(20),所述拱形支架(20)的外侧和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薄膜(21);所述墙体(10)相对的两侧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通过进风管道与负压风机(12)连通,与所述墙体(10)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大棚入口(22),每个所述大棚入口(22)顶部设置出风口(23);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淋管道(251),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60),所述负压风机(12)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10),所述墙体(10)的上方设置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拱形支架(20),所述拱形支架(20)的外侧和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薄膜(21);所述墙体(10)相对的两侧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通过进风管道与负压风机(12)连通,与所述墙体(10)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大棚入口(22),每个所述大棚入口(22)顶部设置出风口(23);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淋管道(251),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60),所述负压风机(12)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道(251)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喷淋支管(252),所述喷淋支管(252)的垂直于所述喷淋管道(251)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井(30),所述蓄水井(30)通过连接管道(25)与喷淋管道(251)连通,所述喷淋支管(252)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5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萍赵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民医堂医学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