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3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包括机架,机架呈底面开口的壳体状结构,在机架的内部安装有轴向相互平行的刀轴和杀秧轴,刀轴的外表面通过多个安装块安装有杀秧刀,杀秧轴的外径处安装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的清秧刀,两组杀秧刀的长度相等,刀轴与杀秧轴分别安装在两端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可升降的安装在机架的侧壁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保持传统杀秧作业的同时,将散落与田地表面的薯秧集中分散在田地的两侧位置,使田地整洁,避免了后续收获机在收获马铃薯时,散落在田地中心的薯秧与机器产生缠绕的问题,也节省了马铃薯与薯秧分离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
本技术属于马铃薯种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
技术介绍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最常见的称谓就是“土豆”。马铃薯,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并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土豆泥、土豆丝、土豆烧菜等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菜肴。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的扩大,现有马铃薯种植大多采用机械作业,马铃薯收获机在收获时经常发生薯秧缠绕的问题,影响机械化作业效率,因此在马铃薯收获前先进行杀秧操作。实践证明,杀秧不仅仅能减少过多的薯秧对收获机造成的负荷,更可以极大提高收获效率,节约成本。一般来说杀秧在马铃薯收获的几周前进行,收获前的杀秧使马铃薯表皮硬化,降低了马铃薯在收货中的磕碰伤率;另外,收货前的杀秧这一环节,使得收获机的负荷减小,行驶速度加快,故障率降低,收获机内部的薯秧分离器的负荷也会大大降低,薯秧分离质量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的杀秧机器普遍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呈底面开口的壳体状结构,在机架的内部安装有轴向相互平行的刀轴和杀秧轴,刀轴的外表面通过多个安装块安装有杀秧刀,杀秧轴的外径处安装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的清秧刀,两组杀秧刀的长度相等,刀轴与杀秧轴分别安装在两端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可升降的安装在机架的侧壁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呈底面开口的壳体状结构,在机架的内部安装有轴向相互平行的刀轴和杀秧轴,刀轴的外表面通过多个安装块安装有杀秧刀,杀秧轴的外径处安装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的清秧刀,两组杀秧刀的长度相等,刀轴与杀秧轴分别安装在两端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可升降的安装在机架的侧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其特征在于:刀轴的一端延伸至机架的外部位置,且刀轴轴端连接有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从动轮二与安装在清秧轴上的从动轮三通过传送带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植用杀秧机,其特征在于:机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轴端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一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红李旭辉张春强杨改红卫勇强张向召张芳王宗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