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11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机柜,其中,所述一体化机柜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前门板和后门板,所述前门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门板开设有条状的第二安装孔;列间空调,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第一应急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应急风扇,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任意位置;挡风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完第二应急风扇后的其他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孔避开所述列间空调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应急风扇和挡风板遮蔽所述第二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第二应急风扇的位置与数量,进而保证柜体内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机柜
本技术涉及机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机柜。
技术介绍
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边缘数据中心大量涌现,以1~5个机柜为整体的小型一体化机柜的应用越来越多,该一体化机柜大多布置在企事业单位办公室、银行网点、电力公司营业厅等场合,是一种高效融合机柜、配电、UPS、空调、监控、消防等系统。该一体化机柜用于容置服务器等IT设备,并且为了实现对IT设备的降温散热,通常在设置列间空调以及用于在因列间空调不工作时启动的应急风扇。现有技术中,应急风扇包括送风扇和排风扇,分别对角设置于该一体化机柜上,以使产生的气流能够流经该一体化机柜内尽可能多的空间,从而实现在列间空调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对其中的IT设备进行散热。但是,技术人发现,应急风扇的数量、安装位置均固定,但是机柜内部服务器等IT设备的布置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机柜内摆满IT设备或者机柜内摆放1/2的IT设备或者仅摆放1/3的IT设备时所对应的布置形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应急风扇的设置方式导致应急通风散热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化机柜,具有较佳的散热通风效果。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机柜,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前门板和后门板,所述前门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门板开设有条状的第二安装孔;列间空调,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第一应急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应急风扇,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任意位置;挡风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完第二应急风扇后的其他位置;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应急风扇遮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避开所述列间空调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应急风扇和挡风板遮蔽所述第二安装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柜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与顶板,所述前门板和后门板垂直设置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处于端部的所述柜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以及前门板与后门板之间,所述侧板、顶板、底板、前门板及后门板包围限制出容置空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应急风扇为进风扇,所述第二应急风扇为排风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后门板的高度方向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前门板的顶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应急风扇及挡风板均安装于所述滑轨上,且均可滑动至第二安装孔的任意位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多个用于安装IT设备的安装架,所述列间空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温度传感器、UPS模块及监控管理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门板的内侧,所述温度传感器、UPS模块、列间空调以及第一应急风扇和第二应急风扇分别与所述监控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UPS模块分别向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控管理模块、列间空调、第一应急风扇和第二应急风扇供电。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机柜,其中,所述一体化机柜通过在前门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并将第一应急风扇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在后门板上设置条状的第二安装孔,并将第二应急风扇和挡风板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其中第二应急风扇的数量、安装位置能够根据柜体内设置的IT设备的位置、安装数量进行适配调整,从而对于柜体内不同的布置形式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应急风扇的位置与数量,进而保证柜体内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化机柜的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化机柜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化机柜的一个柜体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化机柜的使用方法的逻辑示意图。图中,1、前门板;2、后门板;2a、第二安装孔;3、顶板;4、侧板;5、第一应急风扇;6、第二应急风扇;7、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机柜,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前门板1和后门板2,所述前门板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门板2开设有条状的第二安装孔2a;列间空调,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第一应急风扇5,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应急风扇6,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a的任意位置;挡风板7,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a安装完第二应急风扇6后的其他位置;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应急风扇5遮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2a避开所述列间空调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a所述第二应急风扇6和挡风板7遮蔽所述第二安装孔2a。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前门板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并将第一应急风扇5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在后门板2上设置条状的第二安装孔2a,并将第二应急风扇6和挡风板7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a,其中第二应急风扇6的数量、安装位置能够根据柜体内设置的IT设备的位置、安装数量进行适配调整,从而对于柜体内不同的布置形式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应急风扇6的位置与数量,进而保证柜体内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柜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与顶板3,所述前门板1和后门板2垂直设置于所述顶板3与底板之间,处于端部的所述柜体还包括侧板4,所述侧板4设置于所述底板与顶板3之间以及前门板1与后门板2之间,所述侧板4、顶板3、底板、前门板1及后门板2包围限制出容置空间。可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侧板4、顶板3、底板、前门板1及后门板2均为矩形板结构。所述侧板4、顶板3、底板、前门板1及后门板2的材质均为表面防锈处理的铁基合金材料,也可以是强度满足要求的其他材料。可选的,所述第一应急风扇5为进风扇,所述第二应急风扇6为排风扇。如此,将排风扇设置于后门板2上,避免对操作人员进行直吹,提高舒适感。可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安装孔2a沿所述后门板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安装孔2a可以是竖直设置,也可以是沿预设的倾斜角倾斜设置,具体不做限定。第二安装孔2a为直线型的条状,也可以是具有预设弧度的条状,具体不做限定。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前门板1的顶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孔2a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并列设置的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前门板和后门板,所述前门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门板开设有条状的第二安装孔;/n列间空调,设置于所述柜体内;/n第一应急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n第二应急风扇,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任意位置;/n挡风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完第二应急风扇后的其他位置;/n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应急风扇遮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避开所述列间空调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应急风扇和挡风板遮蔽所述第二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并列设置的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前门板和后门板,所述前门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门板开设有条状的第二安装孔;
列间空调,设置于所述柜体内;
第一应急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第二应急风扇,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任意位置;
挡风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完第二应急风扇后的其他位置;
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第一应急风扇遮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避开所述列间空调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应急风扇和挡风板遮蔽所述第二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与顶板,所述前门板和后门板垂直设置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处于端部的所述柜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以及前门板与后门板之间,所述侧板、顶板、底板、前门板及后门板包围限制出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岭张红兵孙娴张叶峰王雯黄卓王鹏于卓智邹颖梁艳杨在乐徐莹贾国栋郭天琪肖亚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