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磁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02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磁齿轮,包括调磁环,所述调磁环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外转子,所述调磁环与外转子之间设置有外气隙,所述调磁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转子,所述调磁环与内转子之间设置有内气隙,所述外转子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环,所述内转子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永磁体环,所述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的外壁均固定有外螺纹套环,所述外螺纹套环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转子的内壁和内转子的外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不仅保证了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对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进行快速更换,提升磁齿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磁齿轮
本技术涉及磁齿轮
,具体为一种新型磁齿轮。
技术介绍
磁齿轮利用磁力传动,是没有机械接触的齿轮啮合。正是由于齿轮间的啮合无接触,无摩擦能耗、传动平稳,才体现出了磁齿轮效率高、可靠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其次它无需润滑,清洁、无油污、防尘防水等。且具有过载保护作用,过载时不会损坏减速器,而且在过载时随时切断传动关系,不仅减速器自身不会损坏,还能保护原动机。目前,现有的磁齿轮的永磁体采用固定式安装,安装和拆卸极为不便,不利于永磁体的更换,如果永磁体的磁性在外界的影响下减弱,影响磁齿轮的性能。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磁齿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磁齿轮,该磁齿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不仅保证了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对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进行快速更换,提升磁齿轮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磁齿轮,包括调磁环,所述调磁环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外转子,所述调磁环与外转子之间设置有外气隙,所述调磁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转子,所述调磁环与内转子之间设置有内气隙,所述外转子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环,所述内转子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永磁体环;所述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的外壁均固定有外螺纹套环,所述外螺纹套环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转子的内壁和内转子的外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内螺纹槽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弹簧卡销,所述外螺纹套环旋接固定在内螺纹槽的内部,所述弹簧卡销卡接固定在定位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调磁环包括加固环、调磁极片和非导磁极片,所述加固环的顶部分布有呈环形分布有调磁极片和非导磁极片,所述调磁极片和非导磁极片交替安装。优选的,所述调磁极片为一种硅钢材料构件,所述非导磁极片为一种尼龙材料构件。优选的,所述外气隙和内气隙的气隙间隔均为0.20mm。优选的,所述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均为一种钕铁硼材料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分别固定在外螺纹套环上,并分别旋接固定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上的内螺纹槽的内部,当弹簧卡销卡入到定位孔的内部,即可以判定为旋接到位,不仅保证了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对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进行快速更换,提升磁齿轮的使用寿命;2、通过交替分布的调磁极片对第一永磁体环和第二永磁体环的磁场进行调制,使所有的永磁体都起到了传递扭矩的作用,永磁体利用率的提升导致扭矩密度大大提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螺纹套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转子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调磁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调磁环;2、外转子;3、第一永磁体环;4、外气隙;5、内转子;6、第二永磁体环;7、内气隙;8、内螺纹槽;9、外螺纹套环;10、定位孔;11、弹簧卡销;12、加固环;13、调磁极片;14、非导磁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磁齿轮,包括调磁环1,调磁环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外转子2,调磁环1与外转子2之间设置有外气隙4,调磁环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转子5,调磁环1与内转子5之间设置有内气隙7,外转子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环3,内转子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永磁体环6;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的外壁均固定有外螺纹套环9,外螺纹套环9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0,外转子2的内壁和内转子5的外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槽8,内螺纹槽8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弹簧卡销11,外螺纹套环9旋接固定在内螺纹槽8的内部,弹簧卡销11卡接固定在定位孔10的内部,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分别固定在外螺纹套环9上,并分别旋接固定在外转子2和内转子5上的内螺纹槽8的内部,当弹簧卡销11卡入到定位孔10的内部,即可以判定为旋接到位,不仅保证了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对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进行快速更换,提升磁齿轮的使用寿命。调磁环1包括加固环12、调磁极片13和非导磁极片14,加固环12的顶部分布有呈环形分布有调磁极片13和非导磁极片14,调磁极片13和非导磁极片14交替安装,通过交替分布的调磁极片13对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的磁场进行调制,使所有的永磁体都起到了传递扭矩的作用,永磁体利用率的提升导致扭矩密度大大提高。调磁极片13为一种硅钢材料构件,非导磁极片14为一种尼龙材料构件。外气隙4和内气隙7的气隙间隔均为0.20mm。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均为一种钕铁硼材料构件。本技术使用时,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分别固定在外螺纹套环9上,并分别旋接固定在外转子2和内转子5上的内螺纹槽8的内部,当弹簧卡销11卡入到定位孔10的内部,即可以判定为旋接到位,不仅保证了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对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进行快速更换,提升磁齿轮的使用寿命;通过交替分布的调磁极片13对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的磁场进行调制,使所有的永磁体都起到了传递扭矩的作用,永磁体利用率的提升导致扭矩密度大大提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磁齿轮,包括调磁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磁环(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外转子(2),所述调磁环(1)与外转子(2)之间设置有外气隙(4),所述调磁环(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转子(5),所述调磁环(1)与内转子(5)之间设置有内气隙(7),所述外转子(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环(3),所述内转子(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永磁体环(6);/n所述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的外壁均固定有外螺纹套环(9),所述外螺纹套环(9)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0),所述外转子(2)的内壁和内转子(5)的外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槽(8),所述内螺纹槽(8)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弹簧卡销(11),所述外螺纹套环(9)旋接固定在内螺纹槽(8)的内部,所述弹簧卡销(11)卡接固定在定位孔(10)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磁齿轮,包括调磁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磁环(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外转子(2),所述调磁环(1)与外转子(2)之间设置有外气隙(4),所述调磁环(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转子(5),所述调磁环(1)与内转子(5)之间设置有内气隙(7),所述外转子(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环(3),所述内转子(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永磁体环(6);
所述第一永磁体环(3)和第二永磁体环(6)的外壁均固定有外螺纹套环(9),所述外螺纹套环(9)的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0),所述外转子(2)的内壁和内转子(5)的外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槽(8),所述内螺纹槽(8)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弹簧卡销(11),所述外螺纹套环(9)旋接固定在内螺纹槽(8)的内部,所述弹簧卡销(11)卡接固定在定位孔(10)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