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051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蓄热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接,蓄热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进水口相连接,热源塔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进水口相连接,蒸发器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翅片换热器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第三循环泵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地源侧换热器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太阳能辅助双源热泵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互补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本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自然界中有各种低品位的自然能量,存在于空气、土壤、地下水等。这些自然能量由于温度不同、利用方式不同,作为冷热源时直接影响着热泵的性能。空气源热泵方案运行稳定、能源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少和环保等受到广泛应用,但其受室外空气状态参数影响大,冬季制热时存在严重的结霜问题。地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和能源利用高等优势,但其效率受土壤环境和土质等问题约束,且初投资较高。因此,针对空气源热泵结霜问题,采用热源塔代替空气换热器,夏季热源塔可当作冷却塔使用,冬季利用防冻介质从低温环境中吸取低品位热能进行供热,过渡季采用热源塔对地埋管进行补热。由于热泵系统性能受冷热源侧(空气、土壤)温度变化影响严重,而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供热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本系统通过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的互补利用,开发了一种多源热泵耦合系统,并在过渡季辅以太阳能、空气能对地埋管进行补热,实现全年稳定、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蒸发器、冷凝器、热源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蓄热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源塔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地源侧换热器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工质进口与膨胀阀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膨胀阀的第二端与冷凝器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工质进口与压缩机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工质进口与蒸发器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与第四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四循环泵的出口与热用户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的回水口与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的供水口与第五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五循环泵的出口与热用户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的回水口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蓄热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箱短接管短接。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蒸发器短接管短接。优选地,所述热源塔顶部固定有轴流风机,所述热源塔上部设有溶液吸收器和喷淋装置,所述热源塔下部设有热风出口管,所述热源塔的底部设有喷淋池,所述喷淋池与第六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六循环泵的出口与喷淋装置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太阳能辅助双源热泵系统,将自然界太阳能、空气能和地热能结合起来,空气能和地热能可同时或独立的作为热泵机组的冷热源,太阳能对空气能和地热能进行预热,实现了能源的有效互补利用,提高了热泵机组的性能,使机组高效稳定运行,节能环保。2、双补热系统,通过板式换热器将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泵机组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实现同时或独立对地源侧换热器进行补热,有利于维持土壤的稳定性,保证热泵机组一直高效运行。3、热源塔在夏季当做冷却塔使用,提高了热泵机组散热效率,冬季当做热泵机组的热源,从自然界提取低品位热能,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换热机组换热效率高,同时避免了结霜问题,热源塔过渡季还可以实现对地源侧换热器补热,可实现制冷、供热、补热一机三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在过渡季补热工况下的系统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中热源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蓄热水箱,3、板式换热器,4、蒸发器,5、冷凝器,6、压缩机,7、膨胀阀,8、热源塔,9、地源侧换热器,10、热用户,11、第一循环泵,12、第二循环泵,13、第三循环泵,14、第四循环泵,15、第五循环泵,16、第六循环泵,17、轴流风机,18、溶液吸收器,19、喷淋装置,20、翅片换热器,21、喷淋池,22、热风出口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蒸发器4、冷凝器5、热源塔8,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11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1的出口与蓄热水箱2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热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源塔8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20,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4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12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13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9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地源侧换热器9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工质进口与膨胀阀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膨胀阀7的第二端与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工质进口与压缩机6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工质进口与蒸发器4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与第四循环泵14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四循环泵14的出口与热用户10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10的回水口与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供水口与第五循环泵15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五循环泵15的出口与热用户10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10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2的回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水箱短接管短接。所述蒸发器4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蒸发器短接管短接。所述热源塔8顶部固定有轴流风机17,所述热源塔8上部设有溶液吸收器18和喷淋装置19,所述热源塔8下部设有热风出口管22,所述热源塔8的底部设有喷淋池21,所述喷淋池21与第六循环泵16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六循环泵16的出口与喷淋装置19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冬季运行时,优先利用太阳能为热用户供能。白天太阳能辐射较强时,太阳能集热器1产生的高温水先进入蓄热水箱2,为热用户10供热或提供生活热水,然后流入板式换热器3,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4侧流体换热后返回太阳能集热器1;太阳辐射较弱时,太阳能集热器1产生的高温水通过水箱短接管直接进入板式换热器3换热。当太阳能供能不足时,双源热泵机组开启。根据环境温度或负荷需求选择同时开启热源塔8或地源侧换热器9,从热源塔8或地源侧换热器9流出的防冻介质经过板式换热器3预热后进入热泵机组,经蒸发器4换热后返回热源塔8或地源侧换热器9。本技术在夏季运行时,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蒸发器(4)、冷凝器(5)、热源塔(8),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11)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1)的出口与蓄热水箱(2)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热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源塔(8)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20),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4)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12)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13)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9)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地源侧换热器(9)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工质进口与膨胀阀(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膨胀阀(7)的第二端与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工质进口与压缩机(6)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工质进口与蒸发器(4)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与第四循环泵(14)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四循环泵(14)的出口与热用户(10)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10)的回水口与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供水口与第五循环泵(15)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五循环泵(15)的出口与热用户(10)的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用户(10)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2)的回水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蒸发器(4)、冷凝器(5)、热源塔(8),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11)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1)的出口与蓄热水箱(2)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2)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热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热源塔(8)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20),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4)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12)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13)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9)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地源侧换热器(9)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20)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工质进口与膨胀阀(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膨胀阀(7)的第二端与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工质进口与压缩机(6)的工质出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工质进口与蒸发器(4)的工质出口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会常莎莎黄凯良张磊李旭林江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