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039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9
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包括氮气总管和顶部设置有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气相口和液相口的多个罐车,氮气总管上设置有多个与罐车一一对应的氮气支管,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气相鹤管和氮气支管与氮气总管相连通,每个氮气支管上设置仪表调节阀和用于检测罐车内压力的压力变送器;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液相鹤管和缓冲罐入口管线与缓冲罐相连通,液相鹤管上设置有液相鹤管操作阀和罐根阀;缓冲罐通过卸车泵入口线与卸车泵入口相连通,卸车泵通过卸车泵出口线与出口总线相连通;该系统设计简单,减轻对工人的职业危害,同时能及时将罐车内的残油通过氮气做为驱动力自动转输至缓冲罐油也避免了油品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
本技术属于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轻质油品卸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
技术介绍
轻质油汽车罐车的卸车时一个火灾危险性很大的过程,卸油的方法大多是利用罐车和缓冲罐的高位差,采用敞开自流卸油,也有用卸车泵卸油。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卸油,都会有大量的油蒸汽从油罐的排放口和放散管等处逸出。这些油蒸汽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到火源就会起火或爆炸。同时在卸油过程中油气的挥发给环保的VOCS治理造成不便。常压罐车卸油过程中需打开罐车排放口卸车,油气挥发较大,当油气大量挥发遇静电、明火后会发生火灾和爆炸,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及油品的浪费,以及挥发性气体的吸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常压罐车密闭卸车时罐车内不留残油、使用广泛、操作便捷的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包括氮气总管和顶部设置有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气相口和液相口的多个罐车,氮气总管上设置有多个与罐车一一对应的氮气支管,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气相鹤管和氮气支管与氮气总管相连通,每个氮气支管上设置仪表调节阀和用于检测罐车内压力的压力变送器;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液相鹤管和缓冲罐入口管线与缓冲罐相连通,液相鹤管上设置有液相鹤管操作阀和罐根阀;缓冲罐通过卸车泵入口线与卸车泵入口相连通,卸车泵通过卸车泵出口线与出口总线相连通。进一步的,氮气总管上设置有氮气总阀和减压阀。进一步的,仪表调节阀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都设置有检修阀。进一步的,仪表调节阀与位于其出口端的检修阀之间还设置有排空管,排空管上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状态的排空阀。进一步的,缓冲罐上设置有缓冲罐液位计和声光报警器。进一步的,卸车泵入口端和出口端设置有卸车泵入口阀和卸车泵出口阀。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该系统设计简单,密闭卸车后一方面氮气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可以有效隔绝氧气,避免形成爆炸性气体空间,减少油气挥发到空气中而导致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降低油气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减轻对工人的职业危害;同时能及时将罐车内的残油通过氮气做为驱动力自动转输至缓冲罐油也避免了油品的浪费。缓冲罐内出现低低液位时能够自动关阀停泵和补充氮气调节罐车内的压力平衡,有效的防止了罐车吸憋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氮气总阀,2-减压阀,3-氮气总管,4-氮气支管,5-仪表调节阀,6-气相操作阀,7-排空管,8-排空阀,9-检修阀,10-压力变松器,11-气相鹤管,12-气相口,13-液相口,14-罐车,15-液相鹤管,16-罐根阀,17-缓冲罐入口管线,18-缓冲罐,19-卸车泵入口线,20-卸车泵,21-卸车泵出口线,22-液相鹤管操作阀,23-缓冲罐液位计,24-卸车泵入口阀,25-卸车泵出口阀,26-罐车排放口,27-出口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包括与氮气发生装置相连的氮气总管1和多个罐车14,每个罐车14顶部设置有罐车排放口26、底部设置有气相口12和液相口13;氮气总管1上设置有氮气总阀1和减压阀2,氮气总管1上还设置有多个氮气支管4,每个氮气支管4对应一个罐车14,每个罐车14依次通过一个气相鹤管11和一个氮气支管4与氮气总管1相连通,气相鹤管11远离氮气支管4的一端与罐车14的气相口12相连通,氮气支管4自氮气总管1至气相鹤管1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仪表调节阀5和用于检测罐车14内的压力的压力变送器10,仪表调节阀5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有检修阀9,检修阀9为常开阀,仪表调节阀5与位于其出口端的检修阀9之间还设置有排空管7,排空管7上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状态的排空阀8;当罐车4内压力低于0.05MPa时,开启仪表调节阀5,氮气发生装置给罐车14补充氮气,维持罐车14内的压力在0.1MPa,当压力变送器10检测到罐车14内的压力达到0.1MPa,关闭仪表调节阀5;当仪表调节阀5需要维护时,关闭其入口端和出口端的两个检修阀9,打开排放阀8,将检修阀9之间的氮气通过排空管7泄压放空后再对仪表调节阀5进行检修或更换。每个罐车14依次通过一个液相鹤管15和缓冲罐入口管线17与缓冲罐18相连通,液相鹤管15一端与液相口13相连,另一端与缓冲罐入口管线17相连通,缓冲罐入口管线17远离液相鹤管15的一端与缓冲罐18相连通;液相鹤管15上沿罐车14至缓冲罐入口管线17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液相鹤管操作阀22和罐根阀16,罐根阀16为常开阀;缓冲罐18上设置有缓冲罐液位计23和声光报警器,缓冲罐18底部通过卸车泵入口线19与卸车泵20入口端相连,卸车泵20的出口端通过卸车泵出口线21与出口总管27相连通,出口总管27远离卸车泵出口线21的一端与油品罐区相连;卸车泵20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有卸车泵入口阀24和卸车泵出口阀25,缓冲罐液位计23与卸车泵20和卸车泵出口阀25联锁控制;当缓冲罐18到达设定低液位时现场会声光报警,当缓冲罐18到达设定最低液位时,缓冲罐液位计23联锁关闭出口阀25后1min停卸车泵20,有效的防止了因为现场操作不及时导致罐车14被吸憋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打开氮气总阀1,减压阀2将氮气压力降至0.1MPa,关闭气相操作阀的同时打开液相鹤管操作阀22,罐车14内的油品在氮气压力推动下快速进入缓冲罐18内,当油品进入缓冲罐18后,打开卸车泵入口阀24后启动卸车泵20,卸车泵20运行1min后,打开卸车泵出口阀25,油品通过卸车罐出口线21汇集至出口总管27然后被送至油品罐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总管和顶部设置有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气相口和液相口的多个罐车,氮气总管上设置有多个与罐车一一对应的氮气支管,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气相鹤管和氮气支管与氮气总管相连通,每个氮气支管上设置仪表调节阀和用于检测罐车内压力的压力变送器;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液相鹤管和缓冲罐入口管线与缓冲罐相连通,液相鹤管上设置有液相鹤管操作阀和罐根阀;缓冲罐通过卸车泵入口线与卸车泵入口相连通,卸车泵通过卸车泵出口线与出口总线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总管和顶部设置有排放口、底部设置有气相口和液相口的多个罐车,氮气总管上设置有多个与罐车一一对应的氮气支管,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气相鹤管和氮气支管与氮气总管相连通,每个氮气支管上设置仪表调节阀和用于检测罐车内压力的压力变送器;每个罐车依次通过液相鹤管和缓冲罐入口管线与缓冲罐相连通,液相鹤管上设置有液相鹤管操作阀和罐根阀;缓冲罐通过卸车泵入口线与卸车泵入口相连通,卸车泵通过卸车泵出口线与出口总线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常压罐车密闭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氮气总管上设置有氮气总阀和减压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川代丹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瑞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