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038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与以往相比耐久性优异的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电极、负极电极和隔膜。正极电极具有:正极集电箔31a;和设置在该正极集电箔31a的表面的正极合剂层31b。正极合剂层31b具有:隔着隔膜与负极电极相对的表层部31s;和设置在该表层部31s与正极集电箔31a之间的深层部31d。表层部31s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Ps的平均粒径大于深层部31d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Pd的平均粒径。此外,表层部31s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Ps间的空隙率低于深层部31d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Pd的空隙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人们已知关于正电极板和包括该正电极板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专利技术(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电极板,其在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情况下,能够使锂离子的扩散电阻减小并且确保电池的容量(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05段等)。为了实现该目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下述结构的正电极板的专利技术。正电极板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金属箔;和形成在上述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上的层叠活性物质层,其通过将含有由锂化合物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多个正极活性物质层层叠而形成。上述层叠活性物质层,在层叠方向上看时,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含有率均匀,并且含有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越小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配置在越上层(参照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等)。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正电极板的上层使锂离子的扩散电阻减小,能够降低锂离子的扩散电阻,从而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并且防止电池的容量变小从而确保容量(参照专利文献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n包括正极电极、负极电极和隔膜,/n所述正极电极具有正极集电箔和设置在该正极集电箔的表面的正极合剂层,/n所述正极合剂层具有:隔着所述隔膜与所述负极电极相对的表层部;和设置在该表层部与所述正极集电箔之间的深层部,/n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n所述表层部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间的空隙率低于所述深层部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间的空隙率。/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3 JP 2018-212635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正极电极、负极电极和隔膜,
所述正极电极具有正极集电箔和设置在该正极集电箔的表面的正极合剂层,
所述正极合剂层具有:隔着所述隔膜与所述负极电极相对的表层部;和设置在该表层部与所述正极集电箔之间的深层部,
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
所述表层部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间的空隙率低于所述深层部中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间的空隙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振实密度高于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钴含有率高于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钴含有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12μm以下,
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μm以上8μm以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部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振实密度为2.0g/cm3以上2.8g/cm3以下,
所述深层部中包含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城博行有岛康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