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高输出、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正在广泛使用具备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质、并且使锂离子等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已知例如以下的负极。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负极,其在金属箔的至少一者的表面涂覆负极复合材料糊剂后进行干燥而形成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中,前述负极复合材料糊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分子量为33万以下的羧甲基纤维素、及分子量为33万以上的羧甲基纤维素。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负极,其具有:集电体、形成于上述集电体的表面的第1合剂层、以及形成于上述第1合剂层的表面的第2合剂层,上述第1合剂层及上述第2合剂层包含相同的粘结剂及增稠剂,上述第2合剂层中的上述粘结剂的含量B2与上述第1合剂层中的上述粘结剂的含量B1之比:B2/B1为0.1~0.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n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羧甲基纤维素,/n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负极集电体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小于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30 JP 2018-225706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负极集电体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小于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负极集电体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为33万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含量为0.5质量%~3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石墨颗粒,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至厚度方向的10%的区域中的所述石墨颗粒的10%耐力为5MPa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续木康平,森川有纪,和田宏一,柳田胜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