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使用了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83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技术,其通过将硅类负极活性物质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用作负极活性物质,并且,在电极的构成成分不通过粘接剂相互粘接的状态存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中,更进一步提高循环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在集电体表面上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构成。并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通过粘接剂使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粘接而成的复合二次粒子。此时,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中的所述粘接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另外,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以不通过粘接剂相互粘接的状态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使用了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使用了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应对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迫切期望减少二氧化碳量。在汽车工业中,由于电动汽车(EV)或混合电动汽车(HEV)的导入而减少二氧化碳排出量备受期待,正在深入进行作为将其实用化的关键的电机驱动用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开发。作为电机驱动用二次电池,与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等中的民生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相比,需要具有极高的输出功率特性和高能量。因此,所有实用电池中具有最高理论能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引起关注,目前正在迅速发展。通常,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下述结构:使用粘接剂将正极活性物质等涂布于正极集电体的两个表面而得到的正极、以及使用粘接剂将负极极活性物质等涂布于负极集电体的两个表面而得到的负极,经由电解质层连接并收纳在电池壳中。以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中使用了在充电放电循环的寿命和成本方面有利的碳/石墨类材料。然而,由于碳/石墨类负极材料通过锂离子向石墨晶体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是在集电体表面上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n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通过粘接剂使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粘接而成的复合二次粒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含有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此时,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中的所述粘接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以不通过粘接剂彼此粘接的状态存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2 JP 2018-193618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是在集电体表面上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通过粘接剂使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粘接而成的复合二次粒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含有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此时,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中的所述粘接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以不通过粘接剂彼此粘接的状态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200μ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构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所述复合二次粒子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质量比例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质量为10~100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相对于所述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所述复合二次粒子中的所述粘接剂的含量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健志伊藤淳史荻原航中岛勇辅南和也庄司直史铃木花步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