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彩红专利>正文

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28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该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通过扳手转动第一支撑环内部结构第一转块可以使其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螺纹杆与内螺纹柱相互适配从而可以使内螺纹柱带动活动块伸出与第一管体顶紧,通过第二管体也可以将其顶紧固定杆,从而可以快速将辅助连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技术也变得愈发成熟起来,在众多的施工技术中,顶管施工的应用能够显著的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基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现有的顶管施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发生位移从而走偏的情况从而造成与预计地点相偏离的缺点,以及在使用紧固不放便,且容易对管道造成伤害的缺点。因此,提出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顶管施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发生位移从而走偏的情况从而造成与预计地点相偏离的缺点,以及在使用紧固不放便,且容易对管道造成伤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螺纹柱,所述内螺纹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片。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螺纹转管,所述内螺纹转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齿环。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块,所述第二转块的内部开设有卡孔。优选的,所述限位齿环与第二螺纹杆相互啮合适配。优选的,所述垫片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直径相等。(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通过扳手转动第一支撑环内部结构第一转块可以使其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螺纹杆与内螺纹柱相互适配从而可以使内螺纹柱带动活动块伸出与第一管体顶紧,通过第二管体也可以将其顶紧固定杆,从而可以快速将辅助连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进行固定。2、该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通过扳手卡紧卡孔并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转块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并与限位齿环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带动内螺纹转管进行转动,通过内螺纹转管转动从而可以与螺栓相互啮合连接,以此来实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的连接从而对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连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以防止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在地底移动时出现位置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侧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俯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3中C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一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5、限位槽;6、限位块;7、第一螺纹杆;8、内螺纹柱;9、活动块;10、垫片;11、螺栓;12、通孔;13、内螺纹转管;14、限位齿环;15、第二螺纹杆;16、第一转块;17、第二转块;18、卡孔;19、第一活动槽;20、第二活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直径相等,第一管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环3,通过扳手转动第一支撑环3内部结构第一转块16可以使其带动第一螺纹杆7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螺纹杆7与内螺纹柱8相互适配从而可以使内螺纹柱8带动活动块9伸出与第一管体1顶紧,通过第二管体2也可以将其顶紧固定杆,从而可以快速将辅助连接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支撑环3与第二支撑环4进行固定,第二管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4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螺纹转管13,内螺纹转管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齿环14,限位齿环14与第二螺纹杆15相互啮合适配,相互适配才能通过第二螺纹杆15的转动带动限位齿环14转动,才能对螺栓11进行连接,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9,第一活动槽19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5,限位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螺纹柱8,内螺纹柱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9,活动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片10,垫片10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能够保护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不会被活动块9顶坏,第一螺纹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16,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11,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20,第二活动槽2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第二螺纹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块17,第二转块17的内部开设有卡孔18,可以与扳手相互配合从而将其转动,通过扳手卡紧卡孔18并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转块17带动第二螺纹杆15进行转动,并与限位齿环14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带动内螺纹转管13进行转动,通过内螺纹转管13转动从而可以与螺栓11相互啮合连接,以此来实现第一支撑环3与第二支撑环4的连接从而对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连接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可以防止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在地底移动时出现位置偏移。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扳手转动第一支撑环3内部结构第一转块16可以使其带动第一螺纹杆7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螺纹杆7与内螺纹柱8相互适配从而可以使内螺纹柱8带动活动块9伸出与第一管体1顶紧,通过第二管体2也可以将其顶紧固定杆,从而可以快速将辅助连接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支撑环3与第二支撑环4进行固定,然后再通过起重设备将其吊起,将其位置对准后通过转动卡孔18可以使第二转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环(3),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环(4),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9),所述第一活动槽(19)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16),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11),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环(3),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环(4),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9),所述第一活动槽(19)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16),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11),所述第一支撑环(3)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顶管施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螺纹柱(8),所述内螺纹柱(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9),所述活动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片(10)。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彩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