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14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涉及容积泵技术领域。该G型污泥螺杆泵包括泵壳、底座,泵壳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泵壳顶部的吸入口处设有加料搅拌机构;加料搅拌机构包括加料斗、第一电机、搅拌轴、搅拌板,加料斗的进料口处设有污泥进口和絮凝剂进口,加料斗的出料口与吸入口连通,第一电机竖直向下与搅拌轴连接,多个搅拌板分布在搅拌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搅拌板增加污泥与絮凝剂的混合接触,使污泥更容易形成絮体,增加污泥的吸附效果,有助于污泥吸附泵壳腔体内的杂质,被螺杆泵排出后能够快速的沉降,提高了螺杆泵对污泥中的介质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
本技术涉及容积泵
,尤其涉及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
技术介绍
G型螺杆泵是一种内啮合的密闭式螺杆泵,属转子式容积泵,由于这种泵对介质的适应性强、流量平稳、压力脉动小,除可以输送各种可流动的介质外,还可以输送高粘稠介质或含有硬质悬浮颗粒或固体颗粒的介质,调节性能好,效率高,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污泥螺杆泵仅用于污泥的输送,输送后的污泥不容易形成絮体,污泥的吸附效果未发生改善,不便吸附泵壳腔体内的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包括泵壳、底座,泵壳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泵壳顶部的吸入口处设有加料搅拌机构;加料搅拌机构包括加料斗、第一电机、搅拌轴、搅拌板,加料斗的进料口处设有污泥进口和絮凝剂进口,加料斗的出料口与吸入口连通,第一电机竖直向下与搅拌轴连接,多个搅拌板分布在搅拌轴上。进一步的,所述泵壳底部与底座之间设有防堵塞机构,防堵塞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轴、搅拌叶,第二电机倾斜设置且底部通过支撑座固定,转轴与第二电机连接且其端部伸入泵壳腔体,多个搅拌叶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端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倾斜朝向泵壳的排料口设置,搅拌叶上贯穿设置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的出料口与吸入口之间设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内壁设有多段光滑的凸起,污泥进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絮凝剂进口的截面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泵壳远离排料口的端部中心通过联轴器连接调速电机,联轴器与伸入泵壳腔体的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的端部与偏心螺杆连接,偏心螺杆的一端靠近排料口,偏心螺杆的外围设有衬套,传动轴上靠近偏心螺杆位置设有两个密封套,传动轴上靠近联轴器位置设有两个转动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G型污泥螺杆泵,通过在泵壳顶部的吸入口处设置加料搅拌机构,使得污泥从污泥进口进入,沿絮凝剂进口添加适量絮凝剂,第一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板转动后,搅拌板增加污泥与絮凝剂的混合接触,使污泥更容易形成絮体,增加污泥的吸附效果,有助于污泥吸附泵壳腔体内的杂质,被螺杆泵排出后能够快速的沉降,提高了螺杆泵对污泥中的介质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料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堵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搅拌叶和转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壳;2、底座;3、加料搅拌机构;4、防堵塞机构;11、吸入口;12、排料口;13、联轴器;14、调速电机;15、传动轴;16、偏心螺杆;17、衬套;18、密封套;19、转动轴承;31、加料斗;32、第一电机;33、搅拌轴;34、搅拌板;35、污泥进口;36、絮凝剂进口;37、过滤网;38、凸起;41、第二电机;42、转轴;43、搅拌叶;44、支撑座;4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包括泵壳1、底座2,泵壳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泵壳1顶部的吸入口11处设有加料搅拌机构3;加料搅拌机构3包括加料斗31、第一电机32、搅拌轴33、搅拌板34,加料斗31的进料口处设有污泥进口35和絮凝剂进口36,加料斗31的出料口与吸入口11连通,第一电机32竖直向下与搅拌轴33连接,多个搅拌板34分布在搅拌轴33上。通过在泵壳1顶部的吸入口11处设置加料搅拌机构3,使得污泥从污泥进口35进入,沿絮凝剂进口36添加适量絮凝剂,第一电机32驱动搅拌轴33和搅拌板34转动后,搅拌板34增加污泥与絮凝剂的混合接触,使污泥更容易形成絮体,增加污泥的吸附效果,有助于污泥吸附泵壳1腔体内的杂质,被螺杆泵排出后能够快速的沉降,提高了螺杆泵对污泥中的介质适应性。加料斗31的出料口与吸入口11之间设有过滤网37,过滤网37的网孔粒径为0.5-2mm。过滤网37对添加絮凝剂的污泥进行初步过滤,避免大粒径杂质进入泵壳1腔体内。加料斗31内壁设有多段光滑的凸起38,污泥进口35的截面面积大于絮凝剂进口36的截面面积。光滑的凸起38避免了污泥中粘性物质附着在加料斗31内壁。泵壳1底部与底座2之间设有防堵塞机构4,防堵塞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转轴42、搅拌叶43,第二电机41倾斜设置且底部通过支撑座44固定,转轴42与第二电机41连接且其端部伸入泵壳1腔体,多个搅拌叶43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42端部。通过设置防堵塞机构4,第二电机41驱动转轴42和搅拌叶43转动时,能够提高泵壳1腔体内的污泥流动性,避免污泥聚集,促进污泥尽快被偏心螺杆16向前输送排出。转轴42倾斜朝向泵壳1的排料口12设置,搅拌叶43上贯穿设置多个通孔45,通孔45的粒径为0.5-1mm。搅拌叶43上设置通孔45,方便了小粒径的杂质从通孔45排出,避免污泥中的粘性物质阻碍搅拌叶43的转动。泵壳1远离排料口12的端部中心通过联轴器13连接调速电机14,联轴器13与伸入泵壳1腔体的传动轴15连接,传动轴15的端部与偏心螺杆16连接,偏心螺杆16的一端靠近排料口12,偏心螺杆16的外围设有衬套17,传动轴15上靠近偏心螺杆16位置设有两个密封套18,传动轴15上靠近联轴器13位置设有两个转动轴承19。本实施例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工作方法如下:a.沿污泥进口35通入污泥,沿絮凝剂进口36添加适量絮凝剂,启动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驱动搅拌轴33和搅拌板34转动,搅拌板34增加污泥与絮凝剂的混合接触,使污泥更容易形成絮体,增加污泥的吸附效果;b.开启调速电机14,调速电机14驱动传动轴15、偏心螺杆16转动,偏心螺杆16一方面绕自身轴线转动,一方面沿衬套17内表面转动形成密封腔室,偏心螺杆16带动污泥沿密封腔室向前运输,直至从排料口12排出;c.开启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驱动转轴42和搅拌叶43转动,提高泵壳1腔体内的污泥流动性,避免污泥聚集,促进污泥尽快被偏心螺杆16向前输送排出。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包括泵壳(1)、底座(2),泵壳(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泵壳(1)顶部的吸入口(11)处设有加料搅拌机构(3);加料搅拌机构(3)包括加料斗(31)、第一电机(32)、搅拌轴(33)、搅拌板(34),加料斗(31)的进料口处设有污泥进口(35)和絮凝剂进口(36),加料斗(31)的出料口与吸入口(11)连通,第一电机(32)竖直向下与搅拌轴(33)连接,多个搅拌板(34)分布在搅拌轴(3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包括泵壳(1)、底座(2),泵壳(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泵壳(1)顶部的吸入口(11)处设有加料搅拌机构(3);加料搅拌机构(3)包括加料斗(31)、第一电机(32)、搅拌轴(33)、搅拌板(34),加料斗(31)的进料口处设有污泥进口(35)和絮凝剂进口(36),加料斗(31)的出料口与吸入口(11)连通,第一电机(32)竖直向下与搅拌轴(33)连接,多个搅拌板(34)分布在搅拌轴(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底部与底座(2)之间设有防堵塞机构(4),防堵塞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转轴(42)、搅拌叶(43),第二电机(41)倾斜设置且底部通过支撑座(44)固定,转轴(42)与第二电机(41)连接且其端部伸入泵壳(1)腔体,多个搅拌叶(43)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42)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适应性强的G型污泥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仁许鲁亮胡飞王婷婷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