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04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包括PVC型材,PVC型材内设有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内均设有发泡聚氨酯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带有节能孔的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与PVC型材配合,可以在保证钢衬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整窗的传热系数,且处理方式简单高效,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
本技术涉及门窗
,特别是指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
技术介绍
被动式建筑完全依靠自身的遮挡及保温性能来达到室内的温度平衡,对于节省能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窗占了建筑的很大一部分,窗的性能对整栋建筑的K(传热系数)值影响很大,由于PVC的导热系数较低,达到了0.17W/m2·K,所以塑窗可以做到很低的整窗传热系数,但是由于PVC的强度较低,所以需要在塑型材内部添加钢衬来提高整窗的强度,而钢衬的导热系数高达50W/m2·K,故而塑窗的传热系数与强度常常需要互相让步,很难共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包括PVC型材,PVC型材内设有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内均设有发泡聚氨酯填料。优选地,所述扇节能钢衬为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扇节能钢衬上设有第一节能孔。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包括一体成型的内U型钢和外U型钢,内U型钢的底面上设有向上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Ⅰ,外U型钢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Ⅱ。第一节能孔Ⅰ与第一节能孔Ⅱ相对应,且均沿扇节能钢衬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为15~25mm,第一节能孔Ⅰ与第一节能孔Ⅱ的长度均为75mm~85mm。优选地,所述框节能钢衬为横截面为矩形腔的钢衬,框节能钢衬上下对称设有第二节能孔。所述第二节能孔沿框节能钢衬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节能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25mm,第二节能孔的长度为75mm~85mm。本技术通过带有节能孔的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与PVC型材配合,可以在保证钢衬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整窗的传热系数,且处理方式简单高效,性价比高。且本技术与现有PVC型材兼容效果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且绿色环保,是环境友好型建筑用窗,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三维示意图。图3为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冲孔方向示意图。图4为第一节能孔或第二节能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包括PVC型材1,PVC型材包括扇型材和框型材,两者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PVC型材1内设有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即扇节能钢衬2设置在扇型材内,框节能钢衬3设置在框型材内,扇节能钢衬2与扇型材配合,框节能钢衬3与框型材配合,既能保证整窗强度,又能降低其传热系数。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内均设有发泡聚氨酯填料4,发泡聚氨酯填料填满整个扇节能钢衬和框节能钢衬,且具有前发泡、高膨胀、收缩小等优点,且泡沫的强度良好、粘接力高固化后的泡沫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进一步,如图2、4所示,所述扇节能钢衬2为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扇节能钢衬2上设有第一节能孔5,且均沿扇节能钢衬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距离L为15~25mm,其数量根据需要设置。优选地,第一节能孔为条形孔,间隔距离L为20mm,第一节能孔的孔长D为80mm,孔宽B为22mm,距离两侧的距离b=8mm。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包括一体成型的内U型钢2-1和外U型钢2-2,内U型钢2-1的底面上设有向上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Ⅰ,外U型钢2-2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Ⅱ。第一节能孔Ⅰ与第一节能孔Ⅱ相对应,即第一节能孔Ⅰ与第一节能孔Ⅱ上下对称设置,且尺寸相同,第一节能孔Ⅰ与第一节能孔Ⅱ的长度D均为75mm或80mm或85mm,孔宽B为20mm或25mm,具体尺寸以钢衬尺寸为准。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所述框节能钢衬3为横截面为矩形腔的钢衬,框节能钢衬3上下对称设有第二节能孔6。所述第二节能孔6沿框节能钢衬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设置。相邻两个第二节能孔6之间的间隔距离L为15~25mm,第二节能孔6的长度D为75mm~85mm,优选地,76mm或81mm或85mm。孔宽为20mm或25mm,具体尺寸以钢衬尺寸为准。第二节能孔与第一节能孔可采用相同尺寸的长条孔。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钢衬上边每隔一段设定尺寸,打一段长孔,其设定尺寸与长孔长度需满足降低整窗传热系数,且不损失过多强度。第二节能孔与第一节能孔的处理方向是很重要的一项,其方向为:横向杆件为竖直方向打孔,竖向杆件为平行横向杆件方向打孔,若打孔方向错误不仅无法降低整窗传热系数,还损失了整窗强度。通过上述第二节能孔与第一节能孔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窗的传热系数。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在钢衬下料结束后,使用冲压机按附图3方式冲孔,首先将两种钢衬从①处按箭头方向冲孔,之后从②处按箭头方向冲孔,冲孔完成后将钢衬安装至处理好的PVC型材上(PVC型材需比图纸下料稍长,便于填充后的处理),安装时需注意固定螺钉一定要安装到未冲孔部位,否则将会是无效螺钉。2、钢衬安装完毕后在钢衬内部使用发泡聚氨酯材质填充。3、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将多余的型材切除,然后按照正常流程按规定尺寸制作门窗。4、降低比例计算:使用粤建科MQMC热工计算软件计算节点传热系数,钢衬连接部位节点传热系数为0.94W/m2·K,占比为20%,钢衬断开部位节点传热系数为0.7W/m2·K,占比为80%,由此可得出综合传热系数为0.94*0.2+0.7*0.8=0.748W/m2·K,较未处理钢衬传热系数降低(0.94-0.748)/0.94*100%=20.4%。由此可见上述结构设计大大降低整窗传热系数,且对整窗强度影响较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PVC型材(1),PVC型材(1)内设有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内均设有发泡聚氨酯填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PVC型材(1),PVC型材(1)内设有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扇节能钢衬(2)和框节能钢衬(3)内均设有发泡聚氨酯填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节能钢衬(2)为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扇节能钢衬(2)上设有第一节能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整窗传热系数的被动式建筑用窗,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凹字型腔的钢衬包括一体成型的内U型钢(2-1)和外U型钢(2-2),内U型钢(2-1)的底面上设有向上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Ⅰ,外U型钢(2-2)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冲压形成的第一节能孔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整窗传热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亮韩志鹏苏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饶恩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