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04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包括窗框,窗框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根中梃,中梃将窗框分为两部分,中梃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窗扇的转换框,转换框内嵌设有向外打开的窗扇,窗扇内嵌设有双层中空玻璃的玻璃板,窗扇上用于固定玻璃板的扇压位于靠近室内一侧;中梃的另一侧设置有嵌设在窗框内的双层中空玻璃的采光窗。由于固定玻璃板的扇压朝向室内,有效避免扇压脱落时坠落到室外砸伤他人;当玻璃板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无需在室外操作,使更换玻璃板时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
本申请涉及门窗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
技术介绍
如今,在固定建筑物上采用铝合金、塑料或塑钢等各种材质的门窗已非常普遍。其中采用铝合金材质的门窗框架由于其具备相当的强度和美观性,同时具备质轻、价廉的优点而运用最广。授权公告号为CN20793470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隔热断桥平开窗,包括窗边框、外开扇、扇压线和玻璃,窗边框与外开扇之间设有铰链,窗边框与外开扇之间设有用于装配铰链的定位口,通过在窗边框与外开扇之间设置用于装配铰链的定位口以统一铰链的安装位置,无需额外的调整位置即可完成装配。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对外开窗的玻璃进行更换时,玻璃的扇压线位于窗户朝向室外一侧,工作人员更换玻璃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换玻璃时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扇嵌设在窗框靠近室外一侧,所述窗框和窗扇之间设置有转换框;所述窗框包括外窗框和内窗框,所述外窗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转换框包括外转换框和内转换框,所述外转换框和内转换框连接,所述内转换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窗扇包括外窗扇和内窗扇,所述外窗扇与外转换框连接,所述内窗扇与第二安装部抵接,所述外窗扇和内窗扇之间设置有玻璃板,所述内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玻璃板的扇压,所述扇压与内窗扇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安装扇压的内窗扇朝向室内一侧,玻璃板通过可拆卸的扇压进行固定,当对外开的窗扇更换玻璃板时,直接在室内将扇叶拆下,即可将玻璃板取出进行更换,使更换玻璃时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内窗框与外窗框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隔音腔,所述外转换框和内转换框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隔音腔,所述外窗扇和内窗扇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三隔音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隔音腔,有效降低声音通过窗框传播时产生的共振,进而降低室内外声音的传播。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隔音腔之间、两个第二隔音腔之间和两个第三隔音腔之间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相对两条所述安装槽之间均嵌设有隔热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窗框、窗扇材料不同的隔热条将窗户分为两部分,降低了热量的传递,从而对室内外起到隔热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窗框与转换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玻璃板与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了窗框与窗扇之间以及玻璃板的导热效果,提升了窗户的隔热性。优选的,所述内窗框与外转换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层,所述外转换框和外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层,所述内转换框和内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窗扇关闭时整个窗户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窗户的隔热性。优选的,所述窗框与墙体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排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进入窗框的水通过排水槽排出窗框,有效避免窗框内积水将窗户腐蚀,提高了窗户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外窗扇与玻璃板之间以及扇压与玻璃板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密封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密封层将玻璃板固定,在提升窗户的密封性的同时,将玻璃板固定在扇压和外窗扇之间,有效提高了窗户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扇压与内窗扇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窗扇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框,所述扇压靠近内窗扇一侧设置有与安装框相适配的卡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更换玻璃板时,扇压的拆装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安装框与卡边相互靠近的侧壁边缘均设置有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扇压时,将卡边的斜面与安装框的斜面相接处,向安装框内推动扇压时通过斜面驱使卡边滑入安装框,使安装扇压的过程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窗扇嵌设在窗框靠近室外一侧,所述窗框和窗扇之间设置有转换框,使窗扇的扇压位于室内一侧,对外开的窗扇更换玻璃板时直接在室内进行更换,使更换玻璃时更加方便;2.内窗框与外窗框之间、内转换框和外转换框之间以及;内窗扇和外窗扇之间均设置有隔音腔,有效降低声音通过窗框传播时产生的共振,进而降低室内外声音的传播;3.两个第一隔音腔之间、两个第二隔音腔之间和两个第三隔音腔之间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嵌设有隔热条,通过与窗框、窗扇材料不同的隔热条将窗户分为两部分,降低了热量的传递,提高了窗户的隔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窗框;11、内窗框;12、外窗框;13、第一隔音腔;14、第一填充层;15、第一密封层;16、排水槽;17、第一安装部;2、转换框;21、内转换框;22、外转换框;23、第二隔音腔;24、第二填充层;25、安窗框;26、第二安装部;27、第二密封层;3、窗扇;31、内窗扇;311、安装框;32、外窗扇;33、第三隔音腔;34、第三密封层;35、第四密封层;36、第三安装部;4、隔热条;41、安装槽;5、扇压;51、卡边;6、玻璃板;7、加强板槽;8、中梃;9、采光窗;91、窗压;10、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参照图1,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包括窗框1,窗框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根中梃8,中梃8将窗框1分为两部分,中梃8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窗扇3的转换框2,转换框2内嵌设有向外打开的窗扇3,中梃8的另一侧设置有嵌设在窗框1的采光窗9。参照图2和图3,窗框1沿竖直平面分成外窗框12和内窗框11两部分,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相互靠近的壁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隔音腔13,两个隔音腔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沿窗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相对应的安装槽,两条相对的安装槽之间嵌设有隔热条4。窗框1与墙体接触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槽16,用于将下雨时进入窗框1的雨水排出窗框1。参照图2和图3,外窗框12上朝向窗框1中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7,转换框2的一侧安装在外窗框12的第一安装部17上,另一侧安装在中梃8上。转换框2沿竖直平面分成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两部分,外转换框22与第一安装部17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层15。内转换框21和外转换框22相互靠近的壁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隔音腔23,两个隔音腔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沿转换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相对应的安装槽,两条相对的安装槽之间嵌设有隔热条4。靠近窗扇3一侧的隔热条4向窗扇3一侧凸起,凸起部分与转换框2的内壁齐平,靠近窗框1一侧的隔热条4朝向窗扇3一侧设置有分隔部。窗框1与转换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层14,第一填充层14选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有效提高了窗框1的隔热效果。参照图2和图3,内转换框21朝向转换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包括窗框(1)和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与窗框(1)一体的中梃(8),所述窗扇(2)设置在中梃(8)的一侧,所述窗框(1)和窗扇(2)之间设置有转换框(3);/n所述窗框(1)包括外窗框(12)和内窗框(11),所述外窗框(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7);/n所述转换框(3)包括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所述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连接,所述内转换框(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6);/n所述窗扇(2)包括外窗扇(32)和内窗扇(31),所述外窗扇(32)与外转换框(22)连接,所述内窗扇(31)与第二安装部(26)抵接,所述外窗扇(32)和内窗扇(31)之间设置有玻璃板(6),所述内窗框(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玻璃板(6)的扇压(5),所述扇压(5)与内窗扇(31)之间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包括窗框(1)和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与窗框(1)一体的中梃(8),所述窗扇(2)设置在中梃(8)的一侧,所述窗框(1)和窗扇(2)之间设置有转换框(3);
所述窗框(1)包括外窗框(12)和内窗框(11),所述外窗框(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7);
所述转换框(3)包括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所述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连接,所述内转换框(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6);
所述窗扇(2)包括外窗扇(32)和内窗扇(31),所述外窗扇(32)与外转换框(22)连接,所述内窗扇(31)与第二安装部(26)抵接,所述外窗扇(32)和内窗扇(31)之间设置有玻璃板(6),所述内窗框(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玻璃板(6)的扇压(5),所述扇压(5)与内窗扇(31)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窗框(11)与外窗框(12)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隔音腔(13),所述外转换框(22)和内转换框(21)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隔音腔(23),所述外窗扇(32)和内窗扇(31)相互靠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三隔音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断桥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隔音腔(13)外壁之间、两个第二隔音腔(23)外壁之间和两个第三隔音腔(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木兰谢宪洪龙培军侯晏兵邓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皇家蓝卡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