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01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包括次输入齿轮、离合传动齿轮、锁舌推动齿轮、离合输入齿轮、离合拨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锁舌推动齿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离合拨轮套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内部;所述离合拨轮可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及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从而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推动齿轮转动;或,所述离合拨轮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所述次输入齿轮带动所述离合拨轮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正反向运动都可以联动切断的双向离合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转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智能锁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驱动转换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锁越来越普及,电力驱动锁体运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为保证锁体在电子失效的情况下仍可以开启门锁,备用机械开启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型的针对电动锁具的离合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转换机结构,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包括次输入齿轮、离合传动齿轮、锁舌推动齿轮、离合输入齿轮、离合拨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锁舌推动齿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离合拨轮套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内部;所述离合拨轮可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及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从而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推动齿轮转动;或,所述离合拨轮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与所述离合拨轮断开联动,所述离合拨轮带动离合传动齿轮转动,所述次输入齿轮带动所述离合拨轮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转动。还包括离合珠,且所述离合珠卡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与所述离合拨轮之间。所述离合拨轮包括拨轮主体,且所述拨轮主体上设有凹面A、顶珠面A、凸台A和扭簧卡点A,且所述凹面A和所述顶珠面A均为所述拨轮主体向内凹陷形成,且所述扭簧卡点A为所述离合拨轮向上延伸后形成,所述凸台A为所述离合拨轮向下延伸后形成。所述顶珠面A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面A。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设有若干珠凹面E,且所述珠凹面E为所述离合输入齿轮的主体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联动时,所述离合珠设于所述顶珠面A与所述珠凹面E之间,并且处于球槽C内部。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之间断开联动时,所述离合珠设于凹面A内部。还包括次输入齿轮,且所述次输入齿轮带动所述离合拨轮转动。还包括一传动齿轮,且所述传动齿轮可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转动。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将电机传动端设为主传动端,始终保持咬合状态传动,钥匙传动端设为次传动端,从而达到主传动端的平稳传动,次传动端实现主传动端的联动切断及运动传递,并切实现正反向运动都可以联动切断的双向离合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次输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离合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离合输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离合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的咬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脱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包括次输入齿轮1、离合传动齿轮2、锁舌推动齿轮3、离合输入齿轮4、离合拨轮5和传动齿轮7,所述锁舌推动齿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7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4啮合,所述离合拨轮5套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4内部;所述离合拨轮5可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4及所述离合传动齿轮2联动,从而所述传动齿轮7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4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齿轮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推动齿轮3转动;或,所述离合拨轮5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离合拨轮5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2联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4与所述离合拨轮5断开联动,所述次输入齿轮1带动所述离合拨轮5转动,离合拨轮带动5带动离合传动齿轮2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3转动。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联动时,离合珠设于所述顶珠面A与所述珠凹面E之间,并且处于球槽C内部。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之间断开联动时,所述离合珠设于凹面A内部。本技术的输入齿轮1、离合传动齿轮2、锁舌推动齿轮3、离合输入齿轮4、离合拨轮5和传动齿轮7固定在驱动组件下盖6上,且驱动组件下盖上设有若干定位轴10如图1所示,次输入齿轮1包括环形滑槽11,且所述环形滑槽内部设有一凸台12,且所述凸台为向所述环形滑槽向上延伸形成。如图2所示,离合传动齿轮2包括珠槽C21、槽面B22和扭簧卡点B23,本技术中,珠槽C21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离合输入齿轮4内部设有珠凹面E41,且所述珠凹面E为所述离合输入齿轮的主体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本技术中的珠凹面E41为弧形,且所述的珠凹面E设有底部支撑,其可以支撑所述的离合珠,且所述离合珠可与所述珠凹面E贴合。如图4所示,离合拨轮5包括拨轮主体51,且所述拨轮主体51上设有凹面A52、顶珠面A53、凸台A54和扭簧卡点A55。且所述凹面A52和所述顶珠面A53均为所述拨轮主体51向内凹陷形成,且所述扭簧卡点A55为两侧的离合拨轮向下凹陷后形成,所述凸台A54为所述离合拨轮向下延伸后形成,凸台A54可以环形滑槽内部滑动,且可以与所述凸台12相抵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离合拨轮5受复位扭簧9的弹力作用,扭簧卡点A与扭簧卡点B对齐;且复位扭簧可以让离合拨办好复位。本技术钢珠的状态分为咬合状态和脱离状态,如图8所示,工作状态为离合输入齿轮的珠凹面E与钢珠8、离合传动齿轮的珠槽C、离合拨轮的顶珠面A形成咬合状态,形成联动。如图9所示,脱离状态为次输入齿轮转动并带动离合拨轮转动,且离合拨轮相于离合输入齿轮转动,此时钢珠落入到离合拨轮的凹面A中,此时钢珠从离合传动齿轮的珠槽C内部滑出。本技术的两种工作状态为:咬合状态时,离合传动齿轮与离合拨轮咬合,此时离合传动齿轮与离合拨轮联动,传动齿轮带动离合输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离合拨轮转动,由于此时钢珠卡设于离合传动齿轮的珠槽C内部,因此离合拨轮会带动离合传动齿轮一起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转动。脱离状态时,传动齿轮和离合传动齿轮锁止,此时,次输入齿轮转动,次输入齿轮的凸台D带动离合传动齿轮的凸台A,离合拨轮转至与离合传动齿轮的槽面B里,其与离合传动齿轮进行联动,此时凹面A与珠槽C对齐,达到了脱离的状态,离合传动齿轮与离合输入齿轮断开联接,此时形成由次输入齿轮带动离合拨轮转动,离合拨轮与离合转动齿轮进行联动,从而锁舌推动齿轮进行转动。本技术将电机传动端设为主传动端,其可带动传动齿轮,其与离合输入齿轮始终保持咬合状态传动,钥匙传动端设为次传动端,其可带动次输入齿轮,从而达到主传动端的平稳传动,次传动端实现主传动端的联动切断及运动传递,并切实现正反向运动都可以联动切断的双向离合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次输入齿轮、离合传动齿轮、锁舌推动齿轮、离合输入齿轮、离合拨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锁舌推动齿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离合拨轮套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内部;/n所述离合拨轮可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及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从而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推动齿轮转动;/n或,所述离合拨轮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与所述离合拨轮断开联动,所述离合拨轮带动离合传动齿轮转动,所述次输入齿轮带动所述离合拨轮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7 CN 20192208393281.一种驱动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次输入齿轮、离合传动齿轮、锁舌推动齿轮、离合输入齿轮、离合拨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锁舌推动齿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离合拨轮套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内部;
所述离合拨轮可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及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从而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推动齿轮转动;
或,所述离合拨轮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离合拨轮与所述离合传动齿轮联动,所述离合输入齿轮与所述离合拨轮断开联动,所述离合拨轮带动离合传动齿轮转动,所述次输入齿轮带动所述离合拨轮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推动齿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珠,且所述离合珠可卡设于所述离合输入齿轮、所述离合拨轮和所述离合传动齿轮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雄雄
申请(专利权)人:忠恒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