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939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所述踢脚线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靠近卡槽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踢脚线本体、固定块、卡槽、固定槽、限位机构、滑杆、滑套、拉簧、限位杆、限位槽、调节机构、调节杆、传动杆、连接杆、活动块、调节孔、滑块、滑槽和限位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新型踢脚线内部安装有线路,线路由于没有约束,容易在新型踢脚线内部进行晃动扭曲导致线路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
本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
技术介绍
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为了对建筑墙壁进行防护,同时起到美观作用,通常会在墙底安装有新型踢脚线,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新型踢脚线内部安装有线路,线路由于没有约束,容易在新型踢脚线内部进行晃动扭曲导致线路损坏,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降低了新型踢脚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具备对新型踢脚线内部线路进行约束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新型踢脚线内部安装有线路,线路由于没有约束,容易在新型踢脚线内部进行晃动扭曲导致线路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所述踢脚线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靠近卡槽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滑套,两个滑套相互远离一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后侧与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套相互远离一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滑套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且与限位槽配合使用,所述滑套的右侧与调节机构靠近滑套的一侧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传动杆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和滑套的右侧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与调节杆配合使用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固定槽相互连通。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固定槽相互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踢脚线本体、固定块、卡槽、固定槽、限位机构、滑杆、滑套、拉簧、限位杆、限位槽、调节机构、调节杆、传动杆、连接杆、活动块、调节孔、滑块、滑槽和限位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新型踢脚线内部安装有线路,线路由于没有约束,容易在新型踢脚线内部进行晃动扭曲导致线路损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通过拉簧产生的拉力拉动滑套沿着滑杆的轨迹向靠近卡槽的一侧移动,滑套带动限位杆使限位杆远离滑套的一侧经过限位孔进入限位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线路的位置,提高了其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能够通过沿着调节孔的轨迹向前推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活动块沿着滑槽的轨迹向前移动,活动块带动传动杆向前移动,传动杆带动连接杆通过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配合拉动滑套沿着滑杆的轨迹向远离卡槽的一侧移动,此时便可以将线路依次放置与两个卡槽的内部,方便了使用者使用。4、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孔,能够通过在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与调节杆配合使用的调节孔,可以限制调节杆的位置,为调节杆提供移动轨迹,使调节杆带动活动块进行移动时位置不会产生偏移。5、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通过在滑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和在固定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可以限制活动块的位置,为活动块提供移动轨迹,同时减少活动块表面与固定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6、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通过在卡槽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可以限制限位杆的位置,为限位杆提供移动轨迹,使限位杆可以经过限位孔准确进入限位槽的内部,同时提高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块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块的剖视图。图中:1、踢脚线本体;2、固定块;3、卡槽;4、固定槽;5、限位机构;501、滑杆;502、滑套;503、拉簧;504、限位杆;6、限位槽;7、调节机构;701、调节杆;702、传动杆;703、连接杆;704、活动块;8、调节孔;9、滑块;10、滑槽;1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1,踢脚线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3,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固定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靠近卡槽3的一侧贯穿至卡槽3的内部,卡槽3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6,固定块2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4的内部。参考图2,限位机构5包括滑杆501,滑杆501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滑套502,两个滑套502相互远离一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503,拉簧503的后侧与固定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套502相互远离一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04,限位杆504远离滑套502的一侧贯穿至卡槽3的内部,且与限位槽6配合使用,滑套502的右侧与调节机构7靠近滑套502的一侧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5,能够通过拉簧503产生的拉力拉动滑套502沿着滑杆501的轨迹向靠近卡槽3的一侧移动,滑套502带动限位杆504使限位杆504远离滑套502的一侧经过限位孔11进入限位槽6的内部,从而固定线路的位置,提高了其稳定性。参考图2和图3,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杆701,调节杆701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4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04,活动块70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02,传动杆702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03,连接杆703远离传动杆702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和滑套502的右侧活动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机构7,能够通过沿着调节孔8的轨迹向前推动调节杆701,调节杆701带动活动块704沿着滑槽10的轨迹向前移动,活动块704带动传动杆702向前移动,传动杆702带动连接杆703通过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配合拉动滑套502沿着滑杆501的轨迹向远离卡槽3的一侧移动,此时便可以将线路依次放置与两个卡槽3的内部,方便了使用者使用。参考图2,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3),所述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靠近卡槽(3)的一侧贯穿至卡槽(3)的内部,所述卡槽(3)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6),所述固定块(2)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3),所述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靠近卡槽(3)的一侧贯穿至卡槽(3)的内部,所述卡槽(3)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6),所述固定块(2)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4)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装修工程的新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滑杆(501),所述滑杆(501)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滑套(502),两个滑套(502)相互远离一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503),所述拉簧(503)的后侧与固定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套(502)相互远离一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04),所述限位杆(504)远离滑套(502)的一侧贯穿至卡槽(3)的内部,且与限位槽(6)配合使用,所述滑套(502)的右侧与调节机构(7)靠近滑套(502)的一侧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薇何晓钟徐贵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越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