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康元专利>正文

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85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包括多个木条组件,各木条组件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对圆棒形木材的利用率较高,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料,有利于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条拼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修用木条
,具体涉及一种木条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门套线是包裹墙体的柔和性装饰线条,就是门套的压条、卡条等部分,在中国华南地带也叫做门边线,在江南中原等地方叫门套线,在东北大部地区就叫门口线。常用的门套线有6cm或7.5cm宽的7字型插口线条与8cm或10cm宽的一字型双卡条线条,有弧形、平板、波浪形等款式。踢脚线是装修时用的专用词语。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的保护功能。踢脚线,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的墙面区域,所以较易受到冲击。做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也比较容易擦洗,如果拖地溅上脏水,擦洗非常方便。踢脚线除了它本身的保护墙面的功能之外,在家居美观的比重上也占有相当比例。它是地面的轮廓线,视线经常会很自然地落在上面,一般装修中踢脚线出墙厚度为5~10mm。现有技术在制作木质的门套线和踢脚线时,需要将圆柱形的木棒刨削成棱柱形,再进一步切割或刨削成门套线和踢脚线的形状,过程中会造成较多废料,木材的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木条组件及其拼接结构,以提高木质门套线和踢脚线制备过程中木材的利用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包括多个木条组件,各木条组件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优选地,所述木条组件包括N个木条单元,并且N≥3,所述木条单元为柱状,各所述木条单元并排设置,各木条单元之间粘接优选地,所述附板一和附板二远离粘接面的一面均为水平面,并且附板一和附板二可组成一个所述的木条组件。优选地,所述木条单元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优选地,相邻所述木条单元的粘接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等腰梯形槽,第N个木条单元远离其粘接面的一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直角梯形槽。优选地,所述直角梯形槽形状为等腰梯形槽的二分之一。优选地,所述木条单元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上下两端设有弧形部。优选地,相邻所述木条单元的粘接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与弧形部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对圆棒形木材的利用率较高,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料,有利于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时用户根据对门套线和踢脚线的实际需求,对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木条拼接结构进行适当且灵活的切割和刨削处理,就可以得到所需的门套线基材和踢脚线基材,给装修带来很大的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的切割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木条拼接结构的切割示意图;附图中,1-木条单元,2-木条组件,3-附板一,4-附板二,5-弧线部,6-踢脚线,7-门套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多个上述的木条组件2,各木条组件2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木条组件2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3,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木条组件2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4。附板一3和附板二4远离粘接面的一面均为水平面,并且附板一3和附板二4可组成一个木条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木条组件2包括N个木条单元1,并且N≥3,木条单元1为柱状,各木条单元1并排设置,各木条单元1之间粘接。进一步地,木条单元1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相邻木条单元1的粘接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等腰梯形槽,第N个木条单元1远离其粘接面的一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直角梯形槽。直角梯形槽形状为等腰梯形槽的二分之一。在具体实施时,将拼接结构切割成若干个部分,得到的各部分再稍作刨削处理即可得到门套线7基材和踢脚线6基材。具体的:拼接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附板一3、错位排布的奇数个木条组件2及附板二4,将排在奇数位的木条组件2沿中线切割开,排在偶数位的木条组件2沿一组平行线切割开,得到多个切割块,根据需要对各切割块进行刨削调整,两端平齐的可刨削为矩形可作为门套线7基材,两端错位的切割块可刨削掉中间部分的等腰梯形作为踢脚线6基材。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如图3-4所示,包括多个上述的木条组件2,各木条组件2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木条组件2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3,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木条组件2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4。附板一3和附板二4远离粘接面的一面均为水平面,并且附板一3和附板二4可组成一个上述的木条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木条组件2包括N个木条单元1,并且N≥3,木条单元1为柱状,各木条单元1并排设置,各木条单元1之间粘接。进一步地,木条单元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上下两端设有弧形部。相邻木条单元1的粘接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与弧形部匹配。在具体实施时,将拼接结构切割成若干个部分,得到的各部分再稍作刨削处理即可得到门套线7基材和踢脚线6基材。具体的:拼接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附板一3、错位排布的偶数个木条组件2及附板二4,将拼接结构沿多条平行线分割为多个部分,根据需要对各切割块进行刨削调整,两端平齐的可刨削为矩形可作为门套线7基材,两端错位的切割块可刨削掉中间部分的等腰梯形作为踢脚线6基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木条组件,各木条组件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条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木条组件,各木条组件错位排布并相互咬合粘接,排列在第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一,排列在最后一个的所述木条组件远离粘接面的一面粘接有与之匹配咬合的附板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条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条组件包括N个木条单元,并且N≥3,所述木条单元为柱状,各所述木条单元并排设置,各木条单元之间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条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板一和附板二远离粘接面的一面均为水平面,并且附板一和附板二可组成一个所述的木条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条拼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元
申请(专利权)人:刘康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