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调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99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及安装方法,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包括:多个调平组件,调平组件包括调节螺柱和支撑螺母;调节螺柱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撑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柱上,支撑螺母的另一端上设有倒扣;至少两个方管,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调平组件固定连接;方管呈中空结构,方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方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方管上开设有贯穿通孔,贯穿通孔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支撑螺母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凹槽并通过倒扣与方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及水平调平板,其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榫头,第一榫头与第一凹槽榫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整体性更强,结构更稳固,提高调平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调平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面装饰装修
,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面调平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装修中,地面调平是整个装修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步骤,其对整个装修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湿法找平施工标准工艺流程复杂,需经多项工序才能完工,且湿作业工法中部分工序涉及自然晾干,使工期更加延长;传统湿法找平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水泥砂浆,现场粉尘污染严重且易出现脏乱差情况;后期地面翻新改造需将瓷砖或地板、水泥填充层砸开,十分麻烦。另一方面,在传统湿法作业的施工现场,通常采用搅拌设备对水泥砂浆进行搅拌,现场搅拌水泥砂浆会产生噪音污染;且需要使用运输小车在施工场地和水泥搅拌池间来回运送水泥砂浆,施工现场会形成较多的粉尘,不仅污染施工现场环境,还不利于现场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传统的湿法作业主要依赖人工完成,对作业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原材料水泥、沙子、石灰膏、添加剂和水等使用的配比基本全凭工人经验预估,浇筑的砂浆质量难以保证均匀一致。水泥砂浆找平作业难以保证水平找平精度,这样地面铺贴饰面板材后饰面板材容易与水泥砂浆层相脱离,导致出现空鼓现象,增加后期维护成本。而传统的干法架空找平装置由水泥纤维板模块、调节组件模块组成,水泥纤维板与调节脚组件为两个独立模块,一个水泥纤维板模块的四角共用四个调节组件模块,安装时,先安装调节脚组件模块,调节高度至确定值,然后铺装水泥纤维板模块,水泥纤维板模块四角架空在调节脚组件上。由于调平后的水泥纤维板模块与调平组件件相互独立,构建的调平平面整体性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松动,导致调平安装质量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调平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包括:多个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调节螺柱和支撑螺母;所述调节螺柱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柱上,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上设有倒扣;至少两个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调平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方管呈中空结构,所述方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方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方管上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所述倒扣与所述方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及水平调平板,其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优选地,所述水平调平板的下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榫头之间,所述第二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也为直角梯形。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限位条,所述第一榫头和所述第二榫头的下底边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底边长度,所述限位条填充在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后形成的空隙中或所述限位条填充在所述第二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后形成的空隙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螺母的设有所述倒扣的一端上开设有结构对称的缺口槽。优选地,所述缺口槽为十字形槽。优选地,所述调平组件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一固定孔,所述调节螺柱的一端设有端帽,所述端帽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所述调节螺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调平组件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地面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呈几字形,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凸台上,所述固定底座的相对两底边上对称设有枪钉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面调平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调平组件预先固定在待调平的地面上;将所述方管下压,使所述支撑螺母的所述倒扣固定在所述方管的下端面上;通过旋转所述支撑螺母来调节所述方管的高度;将所述水平调平板通过其下侧面的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方管的所述第一凹槽榫接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榫头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也为直角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与传统湿法作业找平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为干法找平,可改善装修环境、降低噪音污染;找平作业时只需对各部件进行简单安装、调平即可,使得基层找平更简单可靠,可避免后期饰面层空鼓现象的发生,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与传统干法找平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利用方管将多个调平组件和水平调平板连接成一体,各部件构建起的调平系统整体性更强,这样,施工过程中调平系统的结构更稳固,不容易发生相对松动,提高调平安装质量。本技术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的安装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实现在施工现场快速装配安装,提高地面调平的效率。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的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并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成比例,重点在于清楚地示例出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方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的安装方法示意图;图8为前视图,9图9为右视图。图中,1、调平组件,2、方管,3、水平调平板,4、限位条,5、枪钉,101、调节螺柱,102、支撑螺母,103、固定底座,201、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03、贯穿通孔,301、第一榫头,302、第二榫头,1011、端帽,1021、倒扣,1022、缺口槽,1031、固定孔,1032、枪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它细节。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术语“连接”可以是直线连接,也可以是中间有附加连接件的间接连接。在下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调节螺柱和支撑螺母;所述调节螺柱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柱上,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上设有倒扣;/n至少两个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调平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方管呈中空结构,所述方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方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方管上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所述倒扣与所述方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及/n水平调平板,其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调节螺柱和支撑螺母;所述调节螺柱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柱上,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上设有倒扣;
至少两个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调平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方管呈中空结构,所述方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方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方管上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螺母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所述倒扣与所述方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及
水平调平板,其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平板的下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榫头之间,所述第二榫头与所述第一凹槽榫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面调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也为直角梯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张西亮武鹏余文钊许伟王雨梦王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