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80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包括壳体、支架、磁气回路组件、振动膜、导音板和封盖;壳体具有安装腔,支架装设于安装腔内,磁气回路组件安装于支架上,振动膜覆盖于支架的前侧,导音板覆盖于支架的后侧,封盖覆盖于导音板的后侧;支架设有导音腔;支架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支架、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音腔,第二音腔连通于第一音腔;导音板与封盖之间形成有迂回状的第三音腔,导音板具有均连通于第三音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第二通孔连通于导音腔;壳体的前侧设有第三通孔,导音腔贯通第三通孔;借此,其具备多音腔结构,扩大了音腔容积,提高了音感和音色,声音的导出具备层次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
本专利技术涉及喇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耳机一般包括有耳机外壳、安装于耳机外壳内的喇叭。喇叭一般包括有支架,安装于支架的U杯和振膜,在U杯中安装磁铁和华司且形成磁间隙,在振膜的上安装音圈,音圈能够延伸至磁间隙;通过导线电连接于音圈致使音圈振动振膜而发出声音的。现有的喇叭一般安装于耳机外壳的后腔结构内,由于喇叭自带的腔体通常会在喇叭的后侧设置排气结构,这样导致喇叭会受到耳机后腔结构的影响,无法保证喇叭内腔体形成的音效,且为了避免高音和中低音的混合,通常会将中低音从喇叭的后侧经过导音通孔再从喇叭的前侧导出(即反相导出声波),但是其从前侧导出声波容易导致正相声波与反相声波的短路,以及,现有的喇叭受限于内部零部件结构而导致其音腔容积较小,影响整体的音感。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具备多音腔结构,扩大了音腔容积,提高了音感和音色,且避免了正相声波与反相声波的短路,声音的导出具备层次感,以及,装设于耳机等产品中时不会受影响,在调节好最佳音效后即可直接安装于耳机等产品内,降低装配难度及降低耳机腔体的设计、调音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包括壳体、支架、磁气回路组件、振动膜、导音板和封盖;该壳体具有开口向后开设的安装腔,该支架装设于安装腔内,该磁气回路组件安装于支架上且延伸至安装腔内,该振动膜覆盖于支架的前侧,该导音板覆盖于支架的后侧,该封盖覆盖于导音板的后侧;该支架设置有贯通支架前后两侧的导音腔;该支架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位于磁气回路组件外围的第一音腔,该支架、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音腔,该第二音腔连通于第一音腔;该导音板与封盖之间形成有迂回状的第三音腔,该导音板具有均连通于第三音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该第二通孔连通于导音腔;该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三通孔,该导音腔贯通第三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气回路组件的后侧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气回路组件设置于支架的中心位置上,所述支架上位于磁气回路组件的外围设置有贯通支架前后两侧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于第一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气孔完全敞开,或者,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后侧覆盖有第一阻尼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外周侧设置有自外往内凹设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的后侧敞口设置,所述壳体覆盖于第一让位槽的外周侧,所述导音板覆盖于第一让位槽的后侧,所述第一让位槽、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前述第二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后侧位于磁气回路组件的外围设置有自后往前凹设的第二让位槽,所述导音板与第二让位槽之间形成前述第一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让位槽的后侧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定位于支架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贯通盖板前后两侧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连通于第一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音板的前侧具有一自前往后凹设的凹腔,所述磁气回路组件的后侧延伸至凹腔内,所述凹腔连通于第一音腔、第二音腔、第一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音板的后侧设置有自后往前凹设的迂回通道,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连通于迂回通道的两端;所述封盖覆盖住迂回通道,以形成前述第三音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迂回通道沿导音板周向迂回延伸,或者,所述迂回通道沿导音板径向迂回延伸。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第一音腔、第二音腔、第三音腔的结合设计,使其具备多音腔结构,扩大了音腔容积,提高了音感,通过于支架、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第二音腔,可使第二音腔中的气体直接与壳体接触而震荡,从而改变喇叭的音色,使用户能体验到不一样的音感,尤其是,通过于导音板与封盖之间形成有迂回状的第三音腔,使后侧的声音依次经第一通孔、第三音腔、第二通孔再从导音腔导出至壳体的前侧,迂回状的第三音腔能增长后侧声音的导出路径,使自振动膜导出的前侧声音和自导音腔导出的后侧声音有快慢之分,从而避免了正相声波与反相声波的短路,且声音的导出具备快慢层次感,以及,通过封盖覆盖于导音板的后侧,使其实现了自带独立音腔的设计,从而将其装设于耳机等产品中时不会受影响,在调节好最佳音效后即可直接安装于耳机等产品内,降低装配难度及降低耳机腔体的设计、调音难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又一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前视图;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A-A向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导音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体11、安装腔12、第三通孔13、顶板14、镂空结构20、支架21、导音腔22、第一透气孔23、第一让位槽24、第二让位槽25、安装位26、环形限位部27、弧形定位槽30、振动膜40、导音板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凹腔44、定位凸部441、弧形定位部45、让位腔46、贯通孔47、环形限位槽48、定位腔49、迂回通道50、封盖51、迂回卡条60、盖板61、PCB板70、U杯71、第四通孔80、磁铁90、华司101、第一音腔102、第二音腔103、第三音腔104、第四音腔201、第一阻尼件202、第二阻尼件203、第三阻尼件301、音圈401、迂回卡槽402、过线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包括壳体10、支架20、磁气回路组件、振动膜30、导音板40和封盖50;该壳体10具有开口向后开设的安装腔11,该支架20装设于安装腔11内,该磁气回路组件安装于支架20上且延伸至安装腔11内,该振动膜30覆盖于支架20的前侧,该导音板40覆盖于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架、磁气回路组件、振动膜、导音板和封盖;/n该壳体具有开口向后开设的安装腔,该支架装设于安装腔内,该磁气回路组件安装于支架上且延伸至安装腔内,该振动膜覆盖于支架的前侧,该导音板覆盖于支架的后侧,该封盖覆盖于导音板的后侧;该支架设置有贯通支架前后两侧的导音腔;/n该支架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位于磁气回路组件外围的第一音腔,该支架、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音腔,该第二音腔连通于第一音腔;/n该导音板与封盖之间形成有迂回状的第三音腔,该导音板具有均连通于第三音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该第二通孔连通于导音腔;/n该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三通孔,该导音腔贯通第三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架、磁气回路组件、振动膜、导音板和封盖;
该壳体具有开口向后开设的安装腔,该支架装设于安装腔内,该磁气回路组件安装于支架上且延伸至安装腔内,该振动膜覆盖于支架的前侧,该导音板覆盖于支架的后侧,该封盖覆盖于导音板的后侧;该支架设置有贯通支架前后两侧的导音腔;
该支架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位于磁气回路组件外围的第一音腔,该支架、壳体与导音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音腔,该第二音腔连通于第一音腔;
该导音板与封盖之间形成有迂回状的第三音腔,该导音板具有均连通于第三音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该第二通孔连通于导音腔;
该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三通孔,该导音腔贯通第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气回路组件的后侧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于第一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气回路组件设置于支架的中心位置上,所述支架上位于磁气回路组件的外围设置有贯通支架前后两侧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于第一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层次感的多音腔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孔完全敞开,或者,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后侧覆盖有第一阻尼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增丰郑虎鸣薛辉车华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