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地基用预制高强管状劲性体接头
本技术涉及交通建设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用预制高强管状劲性体接头。
技术介绍
管状劲性体作为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使用建材,其质量可靠性关系着周边道桥、建筑等支撑物的安全,只有在确保其自身质量和连接质量可靠的情况下,才能确保上部建筑物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而众所周知,当需要打桩的深度较深时,则需要两段甚至更多段管状劲性体进行连接,在传统的方案中,多段管状劲性体大多是采用端板焊接固定的形式进行连接,而端板多是平板结构,其通过主筋锚孔和沉孔与管状劲性体内的主筋进行固定,使得端板与管状劲性体紧密固定连接,而上下段的管状劲性体之间的端板进行相互焊接后,实现两段管状劲性体的固定连接,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平板结构的端板难以起到辅助同轴定位的效果,即两段管状劲性体需要同轴对正后,才能进行焊接,而平板结构的端板无法辅助定位,需要人工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对正,另外,端板焊接的焊接行程较短,且边缘焊接后,焊接强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在复合地基进行施工时,由于土层内的情况复杂,所以对管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地基用预制高强管状劲性体接头,用于管状劲性体的上下对接,其中,位于上端的管状劲性体设为第一劲性体,位于下端的劲性体设为第二劲性体,所述的第一劲性体和第二劲性体内均设有延伸至其两端的若干主筋,所述的接头包括:/n第一端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劲性体的下端面,其接近第一劲性体的上端部内周侧设有第一环形连接部且第一环形连接部上呈环形阵列布设有若干用于与第一劲性体内的主筋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主筋锚孔,第一主筋锚孔一侧对应设有用于固定主筋的第一沉孔;/n第二端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二劲性体的上端面,其接近第二劲性体的下端部内周侧设有第二环形连接部且第二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用预制高强管状劲性体接头,用于管状劲性体的上下对接,其中,位于上端的管状劲性体设为第一劲性体,位于下端的劲性体设为第二劲性体,所述的第一劲性体和第二劲性体内均设有延伸至其两端的若干主筋,所述的接头包括:
第一端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劲性体的下端面,其接近第一劲性体的上端部内周侧设有第一环形连接部且第一环形连接部上呈环形阵列布设有若干用于与第一劲性体内的主筋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主筋锚孔,第一主筋锚孔一侧对应设有用于固定主筋的第一沉孔;
第二端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二劲性体的上端面,其接近第二劲性体的下端部内周侧设有第二环形连接部且第二环形连接部上呈环形阵列布设有若干用于与第二劲性体内的主筋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二主筋锚孔,第二主筋锚孔一侧对应设有用于固定主筋的第二沉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的下端面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梯形凸齿,所述第二端板的上端面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凸齿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二梯形凸齿,其中,相邻第一梯形凸齿之间间隔形成与第二梯形凸齿轮廓相适应并用于与第二梯形凸齿配合的第一配合槽,相邻第二梯形凸齿之间间隔形成与第一梯形凸齿轮廓相适应并用于与第一梯形凸齿配合的第二配合槽,另外,第一配合槽对应其两侧的第一梯形凸齿的斜面中部设有呈半球形结构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二梯形凸齿的两侧斜面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结构相适应并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端板的下端外周侧设有锥台形结构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锥台形小口端与第二端板的下端面相平,其大口端延伸至第二端板的竖直方向中部,且该延伸部的大口端在径向上超出第二端板外周侧的距离为0.3~1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用预制高强管状劲性体接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加固板和若干紧固螺栓,加固板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立超,张必胜,叶晨峰,卢才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