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环境振动能量回收
,尤其是涉及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无线监测传感节点对小功率电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环境振动能量回收则成为了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轨道车辆的高速行驶、轨道的不平顺性和车轮踏面不圆都会激励和诱发轨道不同程度上的强烈振动。因此,通过回收轨道振动能量,可以实现轨道无线监测传感节点自供能运行。目前将轨道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主要有压电转换和电磁转换两种方法。其中,压电转换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压电材料寿命不高,且容易破损;电磁转换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但是具有不受材料性能限制、环境适应性强和可靠性高等优点。然而,目前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未能实现良好的电磁感应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磁路中的磁阻过大,导致输出功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设于轨道板上,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和超级电容储能模块,所述的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模块包括壳体,分别安装于壳体顶部和底部的上压环(3)、下压环(8),设于上压环(3)底部的上膜片弹簧(1),设于下压环(8)底部的下膜片弹簧(6),以及设于上压环(3)、下压环(8)之间的可动磁体组件,所述可动磁体组件支撑在所述上膜片弹簧(1)和所述下膜片弹簧(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设于轨道板上,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和超级电容储能模块,所述的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模块包括壳体,分别安装于壳体顶部和底部的上压环(3)、下压环(8),设于上压环(3)底部的上膜片弹簧(1),设于下压环(8)底部的下膜片弹簧(6),以及设于上压环(3)、下压环(8)之间的可动磁体组件,所述可动磁体组件支撑在所述上膜片弹簧(1)和所述下膜片弹簧(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模块为轴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型电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磁体组件包括环形磁铁(5)、磁极(11)、上圆锥座(2)和下圆锥座(7),所述上圆锥座(2)与所述下圆锥座(7)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膜片弹簧(1)和所述下膜片弹簧(6)上,磁极(11)设于所述上圆锥座(2)与所述下圆锥座(7)之间,所述磁极(11)和所述环形磁铁(5)的中间位置通过对穿螺栓(9)、螺母(12)连接,可动磁体组件的线圈部分包括铁轭(4)和嵌入在铁轭(4)中的线圈(10),所述线圈(10)的输出端经由导线连接所述接口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上膜片弹簧(1)、所述下膜片弹簧(6)分别通过上压环(3)、下压环(8)与铁轭(4)连接,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天辰,杨俭,宋瑞刚,杨沥,宰道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